疾风知劲草,战“疫”见真金
——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科研支撑团队战“疫”群英像
大科学装置是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对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力。中国科学院是承担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的主要力量,极大提升了我国基础前沿研究水平,为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保障。被称为“国之重器”的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于2018年8月正式投入运行,是我国第一个通过认证、唯一可开展“人间传染四级病原”研究的P4实验室。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P4实验室不负众望,在病原鉴定、快速检测、抗病毒药物筛选、动物模型建立、血清中和抗体评价、疫苗研制、新型消毒剂研制等方面充分发挥了战略服务和科技支撑作用。这其中,离不开科研支撑团队夜以继日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现在回顾那段时间的经历仍历历在目。
自接到新冠肺炎疫情科技攻关任务,科研支撑团队连续三个多月“超长在线”,默默坚守在岗位上,尽职尽责、废寝忘食地做好本职工作,严谨细致地开展每一项科研活动,确保科研项目顺利开展,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他们每一个人都饱含着战斗的激情和对科研的热爱,舍小家、顾大家,勇敢无畏地奔赴战场。
“初心使命答考卷,疾风方知劲草力”——吴佳
“疫情让我对科研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科研支撑团队负责人吴佳笑着说,“活了大半辈子的我,在疫情阻击战中也穿上了尿不湿,这个经历真是复杂又难忘。”年过半百的吴佳带领着团队成员在实验活动资格申报、消毒剂研制、实验动物准备、人员培训及生物安全指导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
“疫情未息,脚步不止”——姚艳丰
三个多月的日夜作战让姚艳丰博士看着消瘦了不少,“只要疫情不结束,我们就不会停歇。”姚艳丰坚定地说。他在项目负责人的带领下,和团队成员一起成功建立了新型冠状病毒恒河猴感染模型,为进一步研究病原特性、致病机理、传播途径、药物和疫苗评价等搭建了关键的技术平台和研究基础。但每每提起女儿,他都有些内疚,因为陪伴女儿的时间少之又少。那段时间女儿每晚都会问妈妈“明天爸爸可以在家陪我吗?”
“众人同心,其利断金”——高歌
2019年下半年高歌刚结婚,2020年是他新婚后的第一个新年,原本计划着回老家过春节。接到科技攻关任务后,他毅然退掉了车票,选择留守武汉。家人无条件的支持是他不断前行的动力。他说:“能够亲自参与到这次战‘疫’中来,是一件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虽然作为个人的我很渺小,但现在是特殊时期,我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再苦再累都不怕,只因抗疫路上大家携手并进。”
“与病毒抗争,与时间赛跑”——张化俊
张化俊博士2019年下半年刚从海外学习两年回国,本来计划着春节好好陪陪家人。但疫情的发生让人措手不及,他深知任务的紧迫和重要性,克服诸多困难,积极投身到一次次应急科研任务中。
实验的需要,他常常工作至凌晨,经常直接趴在桌上就睡了,“科研对我来说是一件很有激情的事情。虽然很辛苦,但我们是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高晓霄
接到科研攻关任务的时候,高晓霄博士刚刚到达山西老家,准备和家人一起过新年。没有半点犹豫,她立即订购机票,“逆行”回武汉。2020年1月23日武汉已全面封城,她在同事的帮助下改签了最早的航班,凌晨四点钟出发,由父母和同事分头驱车接送,终于辗转回到武汉。“回单位的路上,车很少,武汉从未有过的冷清,很心酸,但也激发了我的斗志。我要与团队一起,勠力同心,打赢这场疫情战,找回武汉昔日的烟火。”
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响亮的口号,只有被汗水浸湿的防护服,一双双被汗水泡肿的双手,还有脸上被口罩勒出的印痕。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科研支撑团队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也没有流光溢彩的感动瞬间。但他们在特殊时期一直奋战在实验室,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初心、不忘使命,铸就不凡,在磨砺中见精神,在考验中显能力,他们也将继续为抢占高致病性病毒和生物安全领域科技制高点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