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

榴花照亮赤子心——与党同龄的女科学家的爱国人生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苑桂鑫  |   时间:2024-09-22

党和人民给我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条件,给我极大的鼓励和支持。没有这一点,我什么也干不成。

——冯之榴

这是花朵对大地的深情表白,也是一位赤子丹心的灼灼光芒,更是一位科学对祖国对人民的真诚感恩。就像那一树如火的榴花,扎根在厚重的沃土,战风斗雨、明艳绽放,并在太阳的深情注视下,沉静、微笑着捧出饱满而丰硕的果实……

冯之榴女士,只是那个时代具有家国情怀的女科学家之一,我们国家70余年的发展史,也是一代代科学家不懈奋斗的爱国史,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和建院75周年之际,回顾老科学家们的人生路,科学家精神为指引,将为我们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提供不竭动力。

在浙江省海盐县,有一个中国十大名园之一的“绮园”。它建于清代晚期,占地一万平方米,水面约两千平方米。风格与苏州拙政园相近。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古典文人私家园林,该园园主即是清代富商冯缵斋,冯之榴女士的曾祖父。出身名门的冯之榴女士,在纷飞的战火中辗转求学,求学阶段就立下了为民为国、为自由为平等的壮志。面对人生的抉择,冯之榴毅然决然把个人的人生未来与国家、民族的未来,紧紧连接在一起,在选择大学时,选择了实业救国之路——纺织行业。但是,在那个年代,实业救国之路难以走通,1942年,上海全部已被日军占领,冯之榴虽能大学毕业又得到满意的工作,但却不能除去日军在上海的肆意行为和对同胞们的虐待。抗战胜利后不久,冯之榴通过了在上海举行的出国统一考试,于1946年秋踏上了美国求学之路。

虽然是身在大洋彼岸,但冯之榴的胸膛中依然澎湃着对祖国的爱。风雨中,她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同行者——黄葆同院士,增强了生命升华与前行的力量。他们心中时刻牢记祖国的召唤,在归国前夕,她和黄先生被美国人关在埃利斯岛上,关押了100多天交了2000美金才得以保释,但是要求他们每周一移民局报到,自由和尊严都没有保障。1953年7月,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被禁止回国的中国留学生陆续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中国总理周恩来,甚至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写信。这些努力终于使中美日内瓦谈判议程上增加了扣留中国留学生事宜,冯之榴先生与爱人黄葆同先生,于1955年才得以回国。

踏上国土,一场场新的考验又摆在冯之榴的面前:地域的巨大差异,从纺织专业到新的研究方向的改弦易辙。这两个难题,在科学工作者内心深处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指引下,变得不再艰难,海外游子回到祖国怀抱后炽热的爱国、报国情怀是一种精神图谱与导航,坚定了冯之榴的脚步!

她马不停蹄,为祖国科研事业不懈奋斗,提携后人不遗余力。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她转而从事高分子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研究。负责组建研究所的高分子物理实验室,从研制高分子专用仪器设备入手开展工作,为中国早期高分子物理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与陈东霖和余赋生共同翻译出版了《高聚物的力学性能》一书,进一步推动了我国高分子物理的发展。针对国家经济建设实际问题,如顺丁橡胶、碳纤维、聚丙烯改性和粉煤灰填充聚氯乙烯板材等,她开展了应用基础研究,获得多项奖励。1979、1983、1985年三次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1979年当选吉林省劳动模范,1981、1982年获得全国归侨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丹心似火,映照着前行的锦绣之路!对祖国、对人民无比热爱的炽热情感,让冯之榴不管处在什么生活状态,总是执着追求心中的梦,她致力于中外科技交流、在科学高峰攀登途中一次次甘当拓荒牛,并且一次次延迟退休,因为祖国需要她、人民需要她、科学需要她……“小我”的安逸与幸福,必须要给时代的大业让路;个人的得失,必须给祖国的需要让路!

正是一位位像冯之榴先生这样的科学家,正是这一部部感人的中国科学家奋斗史,照亮了新世纪的时空;也照亮了我们勇攀科技至高点的征途。一代又一代胸怀祖国、心系人民的科学家精神的接续传递,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