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家庭建设重要论述和批示精神,根据中央国家机关纪工委、妇工委的统一部署,结合我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要求,院妇工委联合京区纪委共同开展了“清风正气传家远”家庭助廉系列活动。
      在此项工作中,院妇工委及时布置、各协作片认真组织、各基层单位积极响应、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主动参加,既有院士、局级领导认真思考后凝练出的家训格言,也有广大科研工作者和优秀企业家对自己严谨家风的追忆;既有父母写给子女的谆谆教导和殷殷希望,也有子女写给父母的真诚感激和深深敬意;既有夫妻之间关于“廉政”的交流,也有职工子女对家风家训的思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院妇工委、京区纪委决定将活动作品进行集中展示,进一步增强宣传效果,培育家庭廉洁文化,引导广大职工积极传承优良家风,主动发挥对家人的监督作用,共同营造清正廉洁的氛围,为构建惩防体系发积极作用。

播撒美德的种子(庞维)

时间:2015-12-07  来源: 文本大小:【 |  | 】  【打印

在我办公室墙上显眼的位置,挂着一幅字,上面是我请一位书法爱好者题写的两个字——“种德”,说起这两个字的来历,还有个小小的故事。

家父1923年生人,出生在河北农村一个还算殷实的寻常人家,听家父讲,从他记事起,就知道家里不论是收运粮食的口袋、承装物品的生活器具还是灯笼等物件上,都印有“种德堂”的字样,但它的来历或是哪辈传下来的,家父也不得而知。我和大哥对此有些兴趣,曾经上网查询,得知这叫“堂号”,“堂号”多源自祖上某一历史名人的典故或趣闻佳话,是家族门户的代称,也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是最有祖先崇拜传统的一个民族,取一个堂号,目的是让子孙们每每提起自家的堂号,就会记起祖先的功德,激励后人。

例如最为知名的堂号之一,杨姓的“四知堂”,出自东汉杨震拒收贿赂的故事。东莱太守杨震路经昌邑,当晚昌邑县令王密为讨好上司送来“十金”,并对杨震说:“三更半夜无人知晓。”杨震严肃地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王密只得羞惭而退。杨震后来担任司徒、太尉等重要的职务。为了纪念杨震的一身正气、廉明清正,杨姓后人将“四知”作为家族的堂号,鞭策子孙效法祖先的清廉家风。

我家祖上“堂号”的来历及寓意已无从查询和考证,但我父母辈平实淡泊的一生,始终恪守本分做人、善良为人、勤俭持家中华民族最朴实无华的美德,并深深影响着我们晚辈,我想这是他们对“种德”家风最好的传承和诠释。也引起了我对“种德”二字浓厚的兴趣和思考。

“种德”二字最早应该出自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传习录》中的话,“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为此我研读了《王阳明详传》一书,虽然王阳明的本意有着守住心性,立志专一等深意,但顾名思义通常的理解是,种树要从根系培育,育人要从品德入手,“养心”即为注重道德的自我修养。其实我更喜欢我赋予它的理解和思考。我认为“种德”有两层含义,一层是要在自己的内心播种上追求崇高品德的种子,并不断培育滋养,使之开花结果。另一层是播种、传播美德的意思,就是要用自己的立身处世之道,传播正能量、真善美,教育下一代,影响身边的人。为此我在办公室挂上了装裱好的“种德”二字,给自己摆上一面审视内心和言行的镜子,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警示激励自己不断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注重自身思想境界的提升。

我为我们祖辈有这样的家风深感自豪,也深知身体力行使之传承、发扬光大更是我们的责任。同时也希望我们的后代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赋予它新的生命和内涵,崇尚美德,追求具有高尚品德对社会对人类有益的人生。

 
   

中国科学院妇工委 版权所有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四街18号紫金数码园1号楼 邮编:100190
联系电话:010-62661206 E-mail:laiwei@cashq.ac.cn 传真:010-6266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