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三十年
每个人小时候都曾经写过类似“十年后的世界或者我”之类的畅想未来的作文吧?30年前,我九岁,正上小学三年级,语文老师就让我们写过这类主题的作文。为什么印象这么深刻?因为写的关于未来的内容在当时看来非常奇幻,比如未来高楼大厦、人可以随意插上翅膀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机器人随处可见等等。对于一个从来没走出过附近几个村子的小孩子而言,这篇作文几乎是关于未来想象的极限了,以至于到现在还印象深刻。
三十年前,1991年,我们生活在农业大省的一个平原乡下,上学的教室还是泥巴地,很多人还都穿打补丁的衣服;村子里仅有的电话在村支部,消息都是大喇叭喊;农忙后还要拉着平板车去粮所排队交公粮;还有修瓷器和雨伞的手艺人走街串巷。生活不是很富足,那会儿“万元户”是富裕的象征,是乡下人可望不可及的财富顶点。未来是什么样?不知道。小孩子都是憨憨傻傻的上学、玩耍,每天操心的不过是碗里的饭菜和伙伴的游戏。上世纪九十年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是中国的未来由朦胧而清晰、由迷惑而明朗的关键年代。在这个改革开放的过渡期,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国策抵制住了各种冲击,转化为具体的、实实在在的行动;香港、澳门陆续回归,百年国耻得以终结。而作为生活在那个年代校园里的一份子,只是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了社会的巨变。比如说初中时开始实行五天工作制,城镇户口由炙手可热变得鸡肋,越来越多的人出去打工,学校建设的越来越好。在这十年里,我有惊无险的度过了小学、初中和高中时代。关于未来有了逐渐明晰的想法,知道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走出村子,去见识外面更大的世界。
二十年前,2001年,作为村里的第一个本科大学生,开始去外地求学,第一次走出家门,第一次看到大海,第一次吃到螃蟹。那年中国申奥成功,食堂电视里都是欢呼的场面;中国加入WTO,大家都说要好好学英语……村里大都翻盖了二层小楼,很多人家都安装了固定电话,有一些人开始用上移动电话;我们的村小早就废弃变成了养猪场,小学生都去了乡里上学。大学所在的城市里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感受到大城市的繁华,回到老家后感觉落差还挺大,全县城最高的十几层的高楼据说因为建筑标准不达标,二层以上就没用过,两个地方的对比如此明显,以至于一回家,会觉得老家灰突突的。二十一世纪初的这十年,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初入大学时流行的小灵通、BB机还没用熟就被淘汰,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更是经历了加速度的迭代;没有人再提“万元户”,全国各地的基础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国家取消了农业税,不再“交公粮”;开始实行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免学费;北京举行的声势浩大的奥运会开幕式激起了全国人民无与伦比的民族自豪感……在这十年里,我度过了大学、研究生的美好学生时代,开始参加工作,梦想着在北京扎根。
十年前,2011年,我正式入职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这几乎是我职业理想(在高校或者研究所当老师)的愿望达成。虽然没有再从事科研工作,但是作为科研支撑人员,服务于我所崇拜的科学家们,也算在这个科技的大殿堂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我们单位的新区新楼投入使用,中科院赋予职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不断增强。而在这接下来的十年里,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保持持续增长,我们的腰杆越来越硬。高铁、地铁、高速公路的建设全面铺开,我们国家在全世界获得了“基建狂魔”的称号;“一带一路”政策让我们的基建和影响力走向了全世界。我们老家小城评选上了国家卫生城市,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柏油路和水泥路通往了各村各镇。从北京回老家,不再落差特别大的感觉……在这十年里,我结婚生子,极尽所能在北京买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小房子,扎根在了这个我热爱的城市,每日忙忙碌碌,对未来充满期望。
回望这三十年,中国这片广阔的土地发生着无数让人激动的改变,除了伟大的进程,我们也遭遇了各种磨难:1998年大洪水,2003年非典,2004年禽流感,2008年汶川地震……及至2019年底全面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的国家凭借着对老百姓负责的态度和人民的支持和信心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紧要关头,在这个全世界很多地方开始变得动荡不安的年代里,我们依然“车水马龙、国泰民安”。而我作为微小一份子,在这三十年里,由一个懵懵懂懂的乡下丫头,通过教育走出了家乡,来到了小时候觉得远在天边和想都不敢想的首都北京,亲身经历了周围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各项变化,所有的这一切,让我相信小时候写的那篇作文不仅变成了现实,而且远超梦想!谨以毛主席的《菩萨蛮·黄鹤楼》作为对未来三十年畅想的信心吧!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作品简介:每个人小时候都曾经写过畅想未来的作文吧?你很多年前关于未来是什么想象呢?本文从30年前的一篇作文说起,历数了中国30年的社会巨变、家乡的变化和本人的梦想的逐步实现,对过去、现在和将来充满了感激、知足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