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继往开来
不久前,总书记来到我的家乡广西,第一站便是桂林全州,回望那场时隔八十余年的腥风血雨——湘江战役。在湘江战役纪念馆里的油画《陈树湘》前,总书记停下脚步,凝视良久。画面中,陈树湘腹部中弹,身负重伤,躺在担架上指挥战斗,最后部队弹尽援绝,陷入敌人包围,不幸被俘,在押送途中,他趁敌人不备,在担架上忍着剧痛,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年仅29岁,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壮烈啊!陈树湘是牺牲英雄中很典型的一个。”总书记由衷感叹。
图 油画:主人公陈树湘。存于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
“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恶劣环境之下,红军长征路的革命同志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是人类历史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是无私奉献、英勇牺牲的精神史诗。在当今时代,特别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继续弘扬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一种传承,在缅怀先烈的同时,也要保持这种精神在新的时代中砥砺前行。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看历史正是为了更好的看清未来,历史中埋藏着的信仰之根,民族之魂,是照耀前路的明灯,能够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在万难之下也绝不动摇。我们要从中华民族顽强奋斗以来的历程中把握历史规律、汲取真理力量,同时抓住时代机遇,成为新时代里爱党爱国的忠诚信奉人、坚定实践者,永葆服务为民之初心,延伸党的百年奋斗之精神。
作为新旧时代交替的见证者,沉舟侧畔千帆竟过,展望前路万木立春;历史的长河渠清几许,翻滚的是流沙火石,蒸腾起的是硝烟战火。作为新时代的科研革命人,新时代长征路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我们手上,我们能否传承好这份红色基因?
不由想到前段时间特别火的王国平博士的论文致谢:
“这一路,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世事难料,未来注定还会面对更为复杂的局面。但因为有了这些点点滴滴,我已经有勇气和耐心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理想不伟大,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
往昔峥嵘,风雨泥泞,我也去过很多的城市,走了很长的路,一路许多坎坷,实验日复一日,经年累月,伴随诸多不易,有困难,也仍需坚持。如今站在南海之滨,依然忘不了的家乡的一切:岁月流动,安和宁静;忘不了从山里走出来的执念:走出来,再报答回去。如同开头所提及的总书记访乡,在一步步前行中铿锵有力,在一声声坚持里热泪盈眶。
南海之滨,高楼林立,同样保持着这份信念与精神的不单是我们这些科研工作者,还有学校里的学生灵魂工程师,街边商铺的小贩、服务员,大街上扫地的清洁工、维护城市安保的工作人员、低矮厂房中的流水线工人……起早贪黑间,都在默默的付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如同精密仪器中的零件,一丝不苟,缺一不可,分秒必争,各司其职,在分寸有致的天地之间,以一种宽容的气质、含蓄的态度,走在各自的路上,共同绘制出一方绚烂的版图。
图 摄于深圳某电子厂流水线
诚然,在中华民族的整个历史进程中红军长征已离今朝此刻相隔甚远,但历史的滚滚车轮下,浩浩汤汤中荡涤、酝酿的红军长征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我们,保持着这份精神,先走出来,操千曲、观千剑,再报答回去,晓声识器,这样,回报起荡清如许,无名也有为。
心怀家国,感慨祖国壮阔恢弘,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做好自己的事情,为科研事业奋斗,作为新时代科技的源头活水,作为新时代科研的坚定先行者,让科技强国保持着勃勃生机。坚持党与国的思想指导,以古鉴今,汲取经验,重铸新时代精神,共同创建祖国灿烂辉煌的明天。
图 摄于深圳市博物馆:凭杆站立,目光坚定
作品简介:以古鉴今,汲取经验,继承革命先烈精神,重铸新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