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苑名匠(个人)

第一届“科苑名匠”——赵光恒

推荐单位: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严谨细实 凝神聚力 攻坚克难 追求卓越 ” 
  人物档案 
  赵光恒,中国科学院首届“十佳科苑名匠”获奖者,现任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副主任,国家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博士生导师、研究员。他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了国家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和天宫系列空间应用系统的科学与应用任务论证和实施,带领空间应用系统技术团队凝神聚力,集智攻关,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科学与应用成果。曾获2003年和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0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6年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严于律己 潜心治学
  赵光恒,现任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副主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博士生导师、研究员。
  在业内同行心中,他是勇于拼搏奉献的我国载人航天空间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在同事心中,他严于律己一丝不苟的领导;在学生眼里,他的知识广博治学严谨的导师。他每天早出晚归、行色匆匆地走在来往办公室或实验室的路上,衣着质朴为人低调。
  然而,翻开他的个人简历,却有着长长一串的奖励和荣誉:2004年获中科院载人航天突出贡献者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船应用系统)”,2006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9获神舟七号曾宪梓航天基金奖,入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01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载人航天空间交会对接工程”,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2001年到2012年,先后获全军武器装备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
  献身空间科学事业 推动科技转化
  造船为建站,建站为应用,我国载人航天的终极目标是空间应用,是建设世界空间科学强国,是服务于国民经济主战场,是助力实现“中国梦”。赵光恒就是其中取得了卓越成就的高级专家。 
  他从1989年至今近30年全身心奉献祖国空间科学事业, 1999年,被任命为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协助总设计师主要负责空间应用系统总体规划、总体设计、工程技术状态管理等工作。
  组织或参与完成了神舟1、2、4、5、6号飞船的对地观测、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科学、空间天文,空间环境、地球环境等领域科学与应用任务的项目论证和实施,领导组织完成了200多台有效载荷研制、试验、测试发射和在轨运行和应用并获成功,完成了29项应用任务,开展近70项课题研究,发展百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圆满完成神舟飞船的飞行试验应用任务,取得了重大的空间科学研究和应用成果,推动了我国空间有效载荷技术和相关空间科学和应用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这些创新技术在带动航天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已经和正在逐步转化造福于民。
  重任在肩 勇于担当
  2009年至今,赵光恒任空间应用系统总设计师,组织完成了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神舟八号、天舟一号空间应用系统有效载荷研制试验和地面系统建设、在轨运行、地面研究和应用等工作,获得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和应用成果。他先后与多个国家的国际空间组织和机构开展了一系列国际合作,为后续任务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如今,他又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空间站应用任务任务规划、工程实施论证和设计、工程研制和技术状态管理等工作中努力工作,尽职尽责,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领先水平的项目正在按部就班进行着。赵光恒作为总设计师在实现重大科学目标的工程上发挥十分重要的技术把关角色;在每个型号任务的研制过程中,他身负巨大压力,每一次管理和技术归零都是严峻的考验;在研制设备出现异常和故障时,他总是站在第一线敢于负责,勇于担当。

  教书育人 培养未来人才
  在他看来,载荷研制很重要,培养人才更加重要,人才有了,机构就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和核心竞争力。在规划设计和载荷研制中,他像重视航天产品质量一样重视年轻人才培养,经过他耐心细致传帮带和多年实战经验的锤炼,很多年轻骨干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负责人,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科研,赵光恒同志厚积薄发,孜孜以求;对于教书育人,他更视之为自己的天职,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倾注于研究生培养工作。他不仅是博士生导师,还负责中心研究生教育工作。 
  作为代表中科院行使组织协调攻关空间应用任务的国家队,平均年龄只有34岁,以赵光恒同志为代表的一代科技精英正带领这支队伍,为我国空间科学在若干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整体跨入世界先进行,建设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空间科学大国而拼搏努力。
  空间应用系统

  空间应用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利用载人飞船的空间实验支持能力开展各项科学实验和应用研究。空间应用系统作为载人航天工程八大系统之一,有着很强的实用性,它与人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在对地观测、地球环境监测、空间天文、空间环境、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和微重力流体物理实验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是中国在空间科学与应用领域,涉及学科领域最宽,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研究活动。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