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寸心寄华夏,将岁月赠山河——写在中国科学院75周年诞辰之际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这是长征期间毛主席写下的小令,他用“擎天之柱”形容支撑青天的巍峨大山。但是,这个世界上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1949年10月1日,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新中国的第一声宣告,挺直了中华民族的脊梁。百废待兴之际,那些埋头骨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自请长缨:以寸心寄华夏,将岁月赠山河。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月,肩负“成为领导全国提高科学水平,培养新生力量的火车头”光荣使命的中国科学院正式成立!无数灿若星辰的中华好儿女满怀报国热忱,冲破艰难险阻,像一个个原子一般汇聚在一起,爆发出了比核弹更加炽热的能量。
聚焦国内,钱三强、恽子强、丁瓒、黄宗甄受命筹建中国科学院,勾画出了科技兴国的发展蓝图,郭沫若、陈伯达、李四光、陶孟和、竺可桢等守正创新,以实干的行动积蓄了中国科学院发展初期的澎湃动能。
1949年11月1日 中国科学院成立(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百日健步活动)
放眼海外,“一寸赤心唯报国”的钱学森回来了,写下了“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的华罗庚回来了,说出了“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祖国”的徐光宪回来了,喊出了“我的事业在祖国”的王德宝回来了……一大批引领中国科技之先的开创者、奠基人,照亮了祖国的科技兴国之路。
在中国科学院,涌现了一代代为科技进步倾尽毕生的人。中国第一位走进西北戈壁茫茫盐湖区的化学家柳大纲先生;被誉为“中国激波风洞第一人”的俞鸿儒先生;研制成中国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和水下机器人的蒋新松先生;耗费20余年育成了“小偃6号”等多个小麦新品种,持续提出并实施农业科技“黄淮海战役”“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滨海草带”等粮食安全战略的李振声先生;主持研制我国第一台自主设计的通用计算机“107 机”,培养了一大批计算机专家,被刻在国产芯片上的“计算机女神”夏培肃先生……
在中国科学院,创造了数不胜数冲在世界前沿的科研硕果。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人工牛胰岛素;建成亚洲能量最高、规模最大的重离子加速装置;率先实现单分子尺度的化学识别与操控; “神十”“天宫”成功交会对接;世界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成功发射;世界最大面积中阶梯光栅诞生;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
在中国科学院,产生了一大批改变中国的创新创造。穿越激荡,四十余年,北斗趟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在导航领域成就了一段波澜壮阔的东方传奇;心系海底,梦向深蓝,“蛟龙号”载人深潜器书写了“中国深度”崭新篇章;心向云端,追梦苍穹,探月工程再创辉煌,嫦娥连地月绽放出无限瑰丽的光芒。
蛟龙号创造“中国深度”新纪录(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百日健步活动)
75年风雨兼程,75年历史沧桑。在新中国成立75年的瑰丽画卷上,科学的闪亮印章铺满前行的方向,壮阔、坚固,充满希望。
苏子曰: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变化就在瞬息之间,作为肩负“成为领导全国提高科学水平,培养新生力量的火车头”光荣使命的中国科学院,将继续勇立潮头,鼓足“风好正是扬帆时,策马扬鞭再奋蹄”的干劲,发扬“白首壮志驯大海,青春浩气走千山”的闯劲,淬炼“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韧劲,在祖国大地上筑起一座座科技发展的丰碑,发愤图强、团结奋斗,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