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

读书好,读科学书更好——追忆十年前出版《地球观测与导航丛书》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朱海燕  |   时间:2024-09-22


“读书好,读科学书更好。”这是李德仁院士2014年为科学出版社建社 60 周年的题词,表达了众多科学家作者对科学出版社的认可与期望。为何请李先生题词?因为他是《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丛书》主编,当时丛书正在出版过程中,这个丛书项目是科学出版社地学类第一个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该题词也体现了主编对做好丛书出版的信心和决心。

心系祖国,学成归国投身测绘遥感学科建设。追忆“题词十年、丛书出版十年”意义非凡。今年李德仁院士喜获国家最高科技成就奖,这是实至名归。李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测绘遥感学家。1985年获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博士学位,留学期间,李德仁已经在国际测绘学界有所成就,1985年,他在自己的博士论文中解决了误差可区分性这一测量学领域的难题。他在1982年提出的处理系统误差的方法,被学界称为“李德仁方法”;尽管收到多家国外科研机构的工作邀请,心系祖国的李德仁却一一婉拒。1985年2月底,他取得博士学位,3月初就站在了武汉测绘学院的讲台上,这里也是他的母校。现任教育部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是我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开创者之一。

与他合作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他是一位大先生——实事求是地团结学人组织遥感学术出版。在此,我有机会做这两个“十年”回顾,谨代表参与此项目的全部编辑同事回顾丛书出版过程,为国庆75周年、院庆75周年和社庆70周年献礼,为“科学人”提供一份珍贵的出版故事,更是对李先生的科学精神的再次深刻领悟。

   

《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丛书》 于 2013 年度获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作为科学出版社的第一个地学项目,2015 年底获得顺利验收。该项目完成了设定目标。

1. 服务国家战略,遵从“三高三严”

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是新兴高新技术,随着GIS、RS、GPS等空间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航天、通信和信息科学的有力支撑,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相关领域的研究在国家科研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我国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将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与新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列入国家 16 个重大专项之一,并首次设立为“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为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创新性成果的产出提供了重要支持。

经过多方论证,我社听取了李先生的建议,确定出版《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丛书》,试图从科技传播的角度,系统归纳和总结其科研理论体系,以系统化的知识传播促进新发展、新发现。该项目得到了李德仁院士帮我们争取到了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地球观测与导航领域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项目以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为目标,并强调以原创性为最大特色。为了保证项目高质量按时顺利出版,,项目在各个环节采取了严格的保障措施。

(1)严格审核选题。组建强有力的编委会,定期召开编委会,并且每本选题都要有2位编委成员负责审稿,通过后报请主编通过,方可列入丛书。

(2)选题方向聚焦。重点聚焦于 863 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的项目、973 相关项目以及其他国家重大相关项目等,重点在五大方向,即“载荷与平台”、“遥感信息处理 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导航与定位”、“深空探测规划”。

(3)编辑加工规范。严格遵从规范编校要求、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充分重视编前工作,对稿件多次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交稿均“齐清定”要求。实行“三审五校”流程,按照报奖书要求来做每一本书,编校排印步步高要求。

2. 项目顺利实施,超额完成任务

项目超额完成计划,原计划出版16种,实际出版30种。因为丛书获得国家出版基金支持,编委会对项目高度重视,希望此项目能更全面地反映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发展和先进科研成果,于是确定和新增了《偏振遥感物理》《无人飞行器序列影像处理与运动分析》《全球陆地碳汇的遥感和优化计算方法》等14种选题,使项目尽可能全面反映地球观测与导航领域的最新进展,尽快发布这些前沿成果,充分反映了丛书的前瞻性。

3. 社会效益显著,业界交口称赞

(1)提供出版平台。丛书顺应我国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发展的总体布局,为学者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既能展示“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的丰硕成果,又指导了“十三五”“十四五”乃至更远的学科发展,有利于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以指导未来学科的发展,对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在我国科学界中地位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促进产业发展。丛书促进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的最新成果尽快应用到经济社会社会和国防安全等方面,服务于国家发改委设立的支持卫星导航产业的产业化专项和科技部设立的技术标准和产业示范项目,如位置服务及导航定位这些民众生活各个方面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

(3)促进教育。丛书提供系统、可读的出版物,促进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教育,为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撑。遥感学科2023年被评为国家交叉一级学科,本套丛书做出过卓越贡献,例如有本INSAR的图书被印刷5000多册,有多所高校遥感测绘地理专业选做本科研究生读物。

(4)实现走出去。我国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起步虽然较晚,但在国际学术界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已经并持续产生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科研成果,列入“走出去”出版工程,参与国际竞争。目前有2本出版英文版,提升了我国在国际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影响力和话语权。

(5)获奖图书。从书中一本《空间数据挖掘理论与应用(第二版)》获得2015年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这个奖项是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办的出版物奖,每两年评选一次, “地球观测与技术领域丛书”项目的获奖,反映本项目受到了出版界和广大读者的欢迎和认可。

4. 编委工作务实,会议节俭高效

杭州召开遥感大会时组织了第一次编委会会议

“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丛书”组成了以 童庆禧、徐冠华等为顾问专家,以李德仁院士为主编,以郭华东、龚健雅、周成虎、周建华为副主编, 以梁顺林、廖小罕、周启鸣等著名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界专家为编委的编委会。项目约请到中国科学院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及清华、南大等院所高校的“973” 、“863”首席科学家、国家杰青获得者等年一线科学家担任作者。

编委会开会时为节约时间和经费,每次都是利用开遥感大会期间召开编委会工作会,还有两次是“863”专家组会后加班开,会场都是借用的大会租好的,主编和副主编全心全意支持开会。有一次副主编龚健雅老师来北京开会去机场的路上,给我讲如何答复编委的审稿意见,我后来才明白他是多么劳累啊,本该坐车休息会,我还跑去征求意见。李先生在开院士会的时候,大冬天被我约着晚上讨论选题规划,9点他一个人走了15分钟,见到我说好冷啊,能不能给我弄个车,我后悔的啊,粗心大意地,对不住李先生70多岁的老人,他就穿了一件夹克,谈完选题进展10点多了,赶紧叫出租车送他回去休息。这件事教育了我,要尊重作者想想作者怎么来开会,尤其是外地的作者。

温故而知新,回顾已经出版的图书,可以知晓当初选题策划的实现度,主编李德仁院士提出的“科学性、前瞻性、可读性、原创性“,被一一验证:《空间数据挖掘第二版》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国外有位学者通过CHatGPT提问中国哪本INSAR图书值得推荐,结果显示是本从书中的一本;多册图书重印,并被选为研究生读物,而遥感学科2023年成为交叉一级学科,这套丛书也做出了极大贡献。而且遥感学科负责人就是本丛书的副主编龚健雅院士。

5. 源自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

李先生一生投身测绘遥感事业,既出于对事业的孜孜追求,也源自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

这个“十年”也是李先生和夫人朱宜萱老师义务植树的十年,2014年,李德仁和夫人朱宜萱两人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边缘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麦盖提县参加学术活动,被当地干部群众治沙造林的精神感动。此后10年间,他们两个人发起义务植树活动,19批志愿者积极投身其中,种下了数万株苗木。目前带动当地共植树100万亩,李先生这位秉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科学精神的大先生,情系祖国大地,筹谋并实施着国产卫星组网——东方慧眼计划,每天还是在不停地奋斗,为党和人民奉献。

“我们让学生每年做一次麦盖提县的遥感图,能够真切地观察、感受到随着植树面积增长,当地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朱老师和李先生这样说。

国庆、院庆75周年,科学出版社70周年到来之际,重温这句话,激励我们科学人为科学家出好书,为读者出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