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

向海问药:徐祖洪与海昆肾喜胶囊的科研诗篇

海洋研究所   耿丽华  |   时间:2024-09-22

岁月的长河缓缓流淌,带走了青春的容颜,却带不走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在青岛这片海洋药物研发的沃土上,徐祖洪,一个名字,镌刻在科技创新的丰碑上,他用这一生诠释着什么是科学家精神,什么是对科研事业的无限热爱。

徐祖洪,曾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员。童年时期,贫困和饥饿是他生活的常态。然而,正是这样的环境锻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大学时期,他以长跑来强健体魄,更以卓越的学业成绩为弟弟妹妹们树立了榜样。他深知,只有通过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才能为家庭带来希望。他是一个始终跟党走的科学家。他的入党之路虽然曲折,但他的信念从未动摇。“党培养的,要好好听党的话”,这是他的信念,也是他的行动。

自大学毕业之日起,他便踏入了这片浩瀚的海洋,将青春和智慧献给了对海藻化学的不懈追求。从青涩的学子到白发苍苍的智者,他的脚步从未停歇,他的探索从未止步。在徐祖洪的眼中,海藻蕴藏着无限的可能。他深知,一棵海藻的高值化利用,不仅关乎海藻加工企业的增产增益,更关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建国初期,海带提碘是国家的迫切需求。然而,提碘之后产生的大量海带渣子,却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徐祖洪研究员,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科研能力,在国内率先提出了海带多糖的制备方法。这一创新之举,不仅解决了海带渣子的处理难题,更实现了从提碘废渣到高值化转化的华丽转身。

海昆肾喜胶囊,一个普通的名字,却有着不凡的意义。1998年,海昆肾喜胶囊的成功转让,不仅是对他科研能力的肯定,更是对他科学精神的赞扬。57岁,对于许多人来说,是退休的年纪,但对于他,却是科研事业的新起点。900万元成果转让费,在当时宛如天文数字,但这数字的背后是无数的汗水与泪水,无数个日夜的坚持与探索。尿毒症患者的痛苦,国家的经济困难,这一切,都成为了他前进的动力。海昆肾喜胶囊,一个希望的种子,在他的手中生根发芽,为千万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2000年,央视的镜头对准了他,对准了海昆肾喜胶囊,一个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财富的奇迹。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咨询信件纷至杳来,那是患者对健康的渴望,是社会对科学家的尊重。在那个时代轰动国内外,可他却淡泊名利,波澜不惊。

在研发的道路上,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从选择助滤剂到生产线建立,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精心打磨。徐祖洪和他的团队,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证明了科研的力量。转化过程的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考察、建厂、生产,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策划。他们开着车,日夜兼程,为了节约每一分钱,为了科研的成果能够早日惠及人民。

没有团队的支持,海昆肾喜胶囊的成功是不可想象的。他重视团队精神,“离开团队我将寸步难行”,这是他的深切感悟。海昆肾喜胶囊,如一幅画卷,描绘出团队精神,描绘着两位老人惺惺相惜的一生。与他并肩作战的李智恩研究员,携手走过科研岁月,成为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伙伴。

他,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工作就是他最大的乐趣。海昆肾喜胶囊的成功,是他一生的骄傲,也是他一生的追求。他总是说,科研人员是为了国家和人民谋利益,好的成果必将经受得住人民群众的检验,这是他的信仰,也是他的动力。

海昆肾喜胶囊不仅为吉林长龙药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更为辉南县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年均亿级的纳税额,是它为长龙药业向辉南人民交出的一份答卷。一个品种,成为辉南县一面熠熠生辉的旗帜。20年的临床检验,20年默默守护肾衰患者,这是科研的实力,更是科学家精神的展现。它,是徐祖洪对科研的执着,对人民健康的关怀。

岁月如歌,徐祖洪与海昆肾喜胶囊的故事,如同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串联起了科技报国的辉煌篇章,却在他淡泊的目光中,显得那么自然而朴实。他总是谦逊地将荣誉归功于团队,将赞誉留给时代,而自己则默默地继续在科研的道路上前行。他的精神,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前进。他的内心却如同深山中的清泉,清澈而宁静,不为名利所动,不以成就自傲。

徐祖洪研究员伏案工作,拍摄于2003年。

徐祖洪研究员(右一)和李智恩研究员(右二),拍摄于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