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先进工作者(2020)——常爱民

作者: 2021-02-18 来源:
放大 缩小

      

        “温度传感器就是卫星上的一个小小的‘螺丝钉’,螺丝钉虽小,但不可缺少。”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常爱民团队的科研成果应用于“神舟”系列飞船、“嫦娥”探月工程、“天宫”实验室、“长征”系列火箭等国家航天工程,其相关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90年参加工作至今,常爱民和他的团队一直“深耕”新疆,通过产品创新推动温度传感器行业的技术进步,针对航天海洋领域热敏电阻器的特殊应用需求,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研发出的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在常爱民看来,“理论研究运用到了实际生产中,这一刻是最辛福的”。这不仅是他对团队的要求,也时时用来鞭策着自己。2002年博士毕业时,常爱民的博士生导师李言荣教授(院士)的一席临别赠语使他到今记忆犹新:“不仅要教学科研做的好,最重要的是科研成果变成产品让老百姓用上。”这番话更加坚定了常爱民聚焦产品研发与应用的研究理念。

       针对暗物质粒子卫星(悟空号)探测器,带领团队研制出了BGO量能器内置热敏电阻器,成功应用于我国科学卫星系列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为工程目标的实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收到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首席科学家常进院士的感谢信。

       世界前沿难题的重大突破需要一流的精干高效的攻关团队。常爱民团队成员大多没有光鲜耀目的背景,但个个“身怀绝技”。“团队研制的海洋测温MF5W产品,实现了海洋环境监测设备XBT仪,CTD仪核心器件的国产化,开展了应用于6000米海水深度条件下的海洋测温用热敏电阻器的研制工作,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填补了国内空白。”常爱民说。

       常爱民团队一直探索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的创新性重大科学问题,瞄准温度传感器科学问题,促使温度传感器研究平台建设逐步完善,完成了国家航天及海洋工程元器件配套任务。在2010至2019年间,共完成400余份特种热敏电阻器的生产供货合同,合同履约率达100%,为用户单位承担的航天海洋领域的重大任务提供了可靠的元器件保障,为加快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迈进的步伐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2013年常爱民团队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2015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科技贡献二等奖。

       30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常爱民还有着更远大的理想:“希望在未来5到10年,我们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不仅在航空和海洋事业上继续为国家贡献力量,也能在汽车、医疗、家电及物联网等领域的传感器应用方面为国民经济添一份力,服务于社会各行业。”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