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地球奥秘 做新时代有为青年(三等奖)

作者: 2018-07-10 来源:
放大 缩小

   探索地球奥秘,做新时代有为青年

北京分院   朱吉昌

    99年前,有一批热血青年冒着巨大风险,打破封建统治者对人民的思想禁酷,将德先生和赛先生引进了中国,提出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号召,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奋发图强,报效国家,终于洗刷了中国近百年的屈辱,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背景下,几十年就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科学上也获得了诸如“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举世瞩目的成就。

科技工作者非常注重团队科研攻关,集中力量攻关最核心的科技问题,这些重大科技成果既离不开像钱学森、邓稼先这样的领军科学家,也离不开那些兢兢业业奋斗在一线的普通科学家。人民的知识分子心里所想的不是自己学术上的荣誉,而考虑的是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强大,甚至为此可以更换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去一个全新的领域做最初的探索,钱伟长就是最好的例子。

40年前,伴随着改革的浪潮,全国科技大会顺利召开,郭沫若在闭幕式上的发言稿正式提出了科学的春天,让很多的知识分子备受鼓舞。如今,科技发展仍然是第一生产力,而且中国的产业转型对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一个需要中国科技工作者建功立业的新时代,这是一个需要中国科技工作者弯道超车实现领跑的新时代,这是一个不仅要良好的科研环境还需要结出丰硕果实的新时代。

时代对我们年轻一代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地质科研工作者,奋战在探索地球演化规律的第一线。

地质学的研究经历了几次重大的革命,莱伊尔的《地质学原理》是地质学的第一部科学著作,把“将今论古”的思想正式提出。在漫长的研究历史中科学家们提出了很多的假说,例如“水成论与火成论”、“海底扩张”、“大陆漂移”、“槽台”、“板块构造”等学说,它们都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过程。现在国际科学前沿仍然在关注板块构造学说,它的研究热度并不冷于地球系统科学。板块构造学术统治学术界已经50多年的历史,它目前仍然很难解释陆内造山这一地质现象,板块构造这一概念需要进一步发展。

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牵头的“华北克拉通破坏”这一重大研究计划花费了10年的时间,向人们阐释了古老稳定的克拉通却在中生代遭受了破坏,不仅表现在岩石圈的减薄,也表现在岩石圈物理化学属性的改变,论证了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动力学机制,是对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对于完善大陆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这一研究计划仍然没有解决陆内为什么造山的问题,这就需要向华北克拉通这一地区破坏峰期之前侏罗纪寻求答案。也就是说克拉通破坏前发生了什么。而这一地区这一时代的研究,中国科学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早在90年前,我们的老一辈科学家翁文灏先生就在泛太平洋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燕山运动”这一概念。燕山运动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东亚的甚至是世界的。

从我自身来说,研究这一问题,让我充满了强烈的使命感,研究中国的问题让它具有世界意义。我是站在巨人肩膀上重新起航的,是站在科学前沿的。因此,无论是野外工作的饥寒交迫,酷暑难挨,还是熬夜做实验、读文献,都能够坦然轻松面对。

同时,国内宽松的科研环境和充足的科研经费,以及得到很多同行者的帮助,让我能够将自己的想法付诸于实践。在科研工作中,也常听到去过外国学习工作的同行说,有些国家的科技工作者的因科研经费的欠缺,以至于很难放开手脚去做工作。反思自己所处的如此好的科研环境,是因为我们有了如此强大的国家,是因为我们有在百年之中那些为了中华民族摆脱屈辱,让人民当家作主,让人民生活富裕前赴后继不懈奋斗的前辈。

我想在当我们说“厉害了我的国”的时候,不仅要感谢老一辈革命家科学家的贡献,同时也要想着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新时代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哪怕我不是佼佼者,领军人才,仍然要勇敢的突破自我,挑战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老一辈的殷殷期盼。

    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同时,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既要严谨扎实,也要异想天开,一句话,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与我而言,在新时代,要做探索地球奥秘的有为青年。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