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珍惜,长存敬畏——我与微生物所(三等奖)

作者: 2018-07-09 来源:
放大 缩小

    懂得珍惜,长存敬畏

                                                --我与微生物所

                          微生物所    纪海丽

    2007年3月28日,春风佛柳。我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坐着公交车,从铁狮子坟一路颠簸到南沟泥河。路上,心情并不是十分高兴,因为同一天有两个面试,时间间隔很短,选择一个只能放弃另一个,而另一个是我不舍得放弃的。

 就像刚刚走上社会的应届毕业生那样,总有一些难过和一些希望,总有一些未知的风景,只出现在路途的终点。

 远远地看到“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几个大字,视野渐渐扩大,崭新的大楼,气象焕然,崇高肃穆。我站在正在修整的园区中央,抬头望着深灰色的楼顶,一束阳光从明亮的玻璃窗上反射过来。路上的纠结和难过一扫而空,我对自己说,如果能够来这里工作,将是我的荣幸。

 从那一天起,到如今,已经整整十一年了。

 十一年,眼见许多年轻的面孔蓬勃着,跳跃着,扑面而来,眼见很多同事头上生出华发,眼角多了皱纹,体型日益圆润,脚步逐渐蹒跚,而我,也从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人,变成一个即将步入四字头的老职工了。

 但是,与微生物所初见时的那份激动和兴奋,永远留在心里,未曾减少分毫。

 日月去如梭,惺惺自珍惜。巍然天地间,弗懈多敬畏。入所后,我做了多年的档案工作,拨开青苔蔓草,揭开厚厚案卷,穿越历史尘埃,能够发现微生物所格外明亮璀璨的光彩。1958年12月,也是一个戊戌狗年,在“人民公社”和“大跃进”的火热氛围中,微生物所诞生在北京,他迈着或急或缓的步伐,从罗道庄、动物园,一路走来,走到中关村,又走到北郊园区,在国家的精心培育和一代又一代微生物所人的关怀呵护下,走过风风雨雨,逐渐成长壮大。岁月给了他很多磨砺,他却在细细品味和慢慢咀嚼中修炼了层层累聚的深厚品格。这种品格,与代代微生物所人一脉相承的科学精神,蜿蜒交融在一起,又大气,又精细。

 微生物所是宏大的,当他面对的是每一个微生物所人;微生物所又是渺小的,当他面对的是每一个微生物所人的胸襟。在漫长的岁月里,每一次的战略、规划、设想、变迁,层层构建起一艘羽翼丰满的大船,稳稳地航行在历史的长河中,金涛奔腾处,纵横千万里。建所至今六十年过去了,每一代微生物所人都心系国家,面向国家,在这里想人生、思荣辱、知使命。在岁月的风雨中,几番经历,百炼成钢。微生物所承载的,是代代微生物所人积淀下来的科学情怀和科学精神。科学家的情怀,是唱尽沧桑声嘶处,最悠扬的交响,科学家的精神,是流转波澜潮尽头,最动听的乐章。哪怕枯燥、无趣、孤寂、落寞,一路向前,永不言败。

 科学家在精神上的强健,是一个研究所茁壮的根本。所以,微生物所给予我的最核心的本质,便是每一个微生物所人身上所体现出的强健的科学精神。有了这种精神的牵引,纵使门外南北有路,亦无离别愁。悲歌当泣,远望当归,故乡在此,不言分离。

 如今,微生物所是平静的,清淡的,带着国立研究机构特有的凛然和高冷,带着半个多世纪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所夯出的自信和从容,越发值得敬畏和尊崇。

 我是幸运的。在最好的年华里,走进微生物所最好的年华。这种幸运有多珍贵,便值得我在生命里花多少气力去珍惜和敬畏。

 微生物所是我的全部,而我却只是微生物所的一个部分。春华秋实,甲子一轮,薪火相承,代代传扬。我们有幸在这美好的时代里,与微生物所一起庆祝他六十周岁的生日。希望在未来的十年、百年、甚至无数年里,会有更多的人关心微生物所,热爱微生物所,以微生物所为荣,把微生物所建设得更加强大和兴旺。曲高四方,累世重光。这也是所有热爱微生物所的朋友们,最大的心愿和梦想。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