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助我科学梦(三等奖)

作者: 2018-07-09 来源:
放大 缩小

    信念助我科学梦

                                              沈阳分院    刘欣欣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理想是人生的太阳,信念是命运的主宰。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理想信念与人生的关系就好比引线和风筝的关系,这个风筝能飞多高、能飞多远,关键在于你手中的线。而对于我来说,这条引线就是当年鼓励来中科院学习的实验室指导老师,他是一名年轻的党员,对我的科研之路起了关键性的指引作用,老师告诉我,最强烈的内在本质,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其所处的外部环境造成的。就这样,怀揣着自己也能为能源事业做些小小贡献的信念来到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它有着浓厚的育人文化氛围,秉承中国科学院“科学、民主、爱国、奉献”的传统和“唯实、求真、协力、创新”的院风,不仅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知识基础和科研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求真务实的科研品格、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在北京的学习时光,充实而有价值,我受到了很多院士专家讲座的熏陶,近距离的聆听了科研工作者传授学术经验,让自己对科研有了从文献中读不来,从实验中看不出的认识,受益匪浅。

   “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要想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就必须实实在在的做事,堂堂正正的做人。结束了短暂一年在北京的学习,回到研究所后,我很快便投入到实验学习和学生工作中,切实感受到踏踏实实做科研的氛围,感受到了老师们的勤勤恳恳和爱岗敬业。每天从实验室走回宿舍的路上,看到仍有老师和同学为了科研坚守在实验室里,那一刻,我体会到每一个科研成果都是大家不辞辛苦付出的结果,是踏实肯干的回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经常在节假日时仍然伏案工作的优秀党员崔光磊老师,崔老师带领了一支融材料、电化学、化学工艺、高分子化学多学科交叉,理论和实验以及工程设计相结合的电化学能源研究队伍。崔老师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理念使他在国内首先开发了纤维素复合隔膜动力电池中试技术,试车成功受到了科技部和电池行业协会的高度评价。坚持源头创新,以崔光磊为首的研发团队,在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陆”“海”强强联合攻克全海深固态锂电池模块、系统集成等关键工程技术问题,研制出全海深高能量密度高安全固态锂电池动力系统。 2017年1月15日至3月23日,青岛能源所开发的固态电池系统(青能-Ⅰ)随中科院深海所深渊科考队远赴马里亚纳海沟,为“万泉”号着陆器控制系统及CCD传感器提供能源,累计完成9次下潜,累计水下工作时间134小时,最大连续作业时间达20小时,顺利完成万米全深海示范应用,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成功应用全海深锂二次电池动力系统的国家,标志着中科院“陆海融合”突破全海深电源技术瓶颈,掌握全海深电源系统的核心技术。 

    正如阿西莫夫所言,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研究所大多数党员都是奋战在一线的科研人员和学生,对这支朝气蓬勃的党员队伍而言,党建与科研的融合擦出了绚烂火花,为科技创新注入了源源动力。“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科技革命总是能够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国家间的科技竞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一次科技创新“攻克堡垒”,科研工作者发挥的作用都非常关键。爱岗、敬业、奉献是中科院的优良传统,中科院人的标准始终与有利于国家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作为学生,我们也势在必行。 

    信念引领科研,科研促进成长;创新促进科学,科学成就梦想。梦想是一份沉甸的责任,在实现科学梦的路上,没有先知、唯有智者,前路漫漫道阻且长,勇敢、智慧、国家使命,我们一直在传承,视野、谋略、梦想,需要我们去亲自践行。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保持过硬的作风,努力为国家战略科技做出应有的贡献。     以上是我的征文内容,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这一路上的感触与感恩,很荣幸能够融入到中科院,成为一个在科研路上可能还在蹒跚学步的莘莘学子的一员,接下来会继续努力,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