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长空牧群星
—我的科学梦
上海分院鹿艺
孩提时代,我就无数次地面对深邃的夜空,遥望漫天灿烂的星斗,放飞无边无际的遐想。什么时候自己能够像《封神演义》中的雷震子吃下红杏后长出翅膀翱翔苍穹呢?什么时候自己能够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翻一个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到广寒宫看桂树是如何在吴刚砍伐下生生不息呢?抑或怎样得到《镜花缘》中的“蹑空草”,悄悄站在银河边,偷听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窃窃私语呢?美丽的飞天之梦,让儿时的我深深陶醉,并伴随着我的成长,也使我这个生活在内陆小城,每日埋首于奥数英语的孩子不因日子的平淡而索然无味。
因为儿时的梦想,大学就读南航,校园里的飞机、火箭模型,散发着油墨香的《航空航天概论》是现在想来最美好的青春回忆。大二的那年暑假,通过学校参加了一次大学生夏令营,主办者是中国科学院。还记得和几个同学挤在硬座车厢从南京到北京,开心又兴奋,第一次走进中科院的大门,第一次参观在京的几个研究所,还结合着自己的专业去参观了相应的实验室。我一直珍藏着当年的照片,虽然中国的航天是从中科院起源,但当时院里却没有航天相关的科研院所。没想到命运的安排就是这么神奇,兜兜转转一圈后,毕业于航天院所,从事航天工作的我,现在又来到了中科院小卫星。
写写这十年在航天领域的摸爬滚打吧,做技术,做型号,做管理,做项目。航天科研少不了的是去外场实验,在杭州笕桥、江苏射阳,我曾经为了某型号跟着试验队伍进行目标跟飞。偏僻的军用机场,设备简陋,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吃饭、洗澡,甚至连上厕所都成了问题。一起参与试验的同事们,我们在寂寞寒冷的日子里相互打气,看着一排排精密的仪器,望着一行行跳动的数字,我们只会感到工作着是幸福着的快乐。
有一次,做跟飞试验的场地在江苏北部偏僻的一角,距上海500余公里,渐渐的,当满目繁华煺色为四野荒芜的时候,当初升红日西坠为落幕夕阳之际,我们的目的地终于到了。射阳本来就蜷缩在江苏偏僻的一角,是苏北较穷的一个县,而我们的实验场更是在射阳县城偏僻的一角,是在某防空部队的军事管辖区内。部队入口处那一块路牌:距射阳XX公里,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这儿的遥远。四周脚力所能到达之地,全是荒无人烟的田野,只有那一排排瘦弱的树和枯黄的冬草在寒冷的海风中摇曳。
试验队里各司其职,每天的工作任务都很繁重,而且中间出现过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在射阳跟飞,每天我们八点一刻进驻试验场,中午除去吃饭时间没有任何休息,晚上要夜色低垂到近七点的时候才会撤离。晚上,试验队时常还召开问题分析会,讨论到深夜。有一次,同屋负责数据录取工作的小杨晚上十一点还跑去阵地上分析数据录取结果。
在杭州笕桥,这个不知名的浙江小镇上,也是类似的工作环境。宾馆是在部队营房中的一幢二层小楼,三人一间,还算干净整洁。只是这样的房间并不是人人都能住上的。因为这次试验队伍人员众多,很多师傅都住在了西面的宿舍楼里,六人一间,据说有些窗户玻璃还是破的,在初春寒冷的夜里,刺骨的北风吹透房间的滋味可不好受!
现在回想起来,当年丝毫没觉得有多苦涩,更多的是做航天的荣誉感。比起那些前辈,比起在大漠深处长期坚守无法回家的同仁们,我的外场试验似乎轻松得不值一提。当年一起挤在录取车内互相取暖的小伙伴们,当年在试验场上一起分析数据的好战友们,现在依然各自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只不过当年的青春年少都积淀成了如今的中年历练。
生活还在持续不断地抽打着我们,大多数人都在这个岁数学会了捂着脸假装没事。成年人的世界有太多需要顾及需要考虑需要挂在心上的事,是的,情怀和奉献真的不能当饭吃。开发商不会因为我们是航天人,不会因为一句“耕宇牧星”,就把房子白白送给我们;重点中小学不会因为我们是航天人,不会因为一句“国之重器”,就二话不说收了我们的孩子;拥挤的医院更不会因为我们是航天人,不会因为一句“星海征程”,就免了我们的排队,免了我们的医药费。都不会。这世界就是这样,芸芸众生谁不在劳劳碌碌,庸庸扰扰?
但情怀和奉献可以当水喝,当你真正爱上这一行,当你真正以航天为自己的职业,当你真正体会“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你就会觉得虽苦犹荣,你就会觉得一切值得,你就会觉得离不开这一行。算上读研究生,我在航科集团待了整整十二年,中间机缘巧合换了工作,可兜兜转转,还是来到中科院小卫星,还是在航天行业。说实话,期间也不乏收入更高、待遇更好的企业伸出橄榄枝,但习惯了航天,似乎很难走出它的魅力。
让上帝的归上帝,让凯撒的归凯撒。让心怀梦想的人来到航天,让想赚大钱的人去资本市场,让追名逐利的人去名利娱乐圈。
老 一辈的知识分子是以国家航天事业的成就为自己的最高荣誉的,我见识过太多不计名利,不舍身家的老科学家、老工程师,真是无私奉献。有的人一家名门、移居海外,自己也是多才多艺,琴棋书画,却甘于在国内研究抗干扰,一直到倒在工作桌前;有的人已是临近退休,下着暴雨被儿女拦在家里不让出门,却偷偷自己披着雨披骑着自行车来单位,和小年轻一起算弹道。我的导师就是61年加入中国航天的老前辈,一直工作到年近七旬才完全退休,他是导弹领域的大拿,带出过无数的总师、总指挥,不同于高校里的批发式培养制度,当年他六十多岁,依旧亲自带着我进靶场、调程序、一字一句改论文,我是他带的最后一个研究生,惭愧的是最平庸的一个了吧。时至今日,我已离开导弹领域,还是经常去看望他,也经常收到老师关于工作关于人生的鼓励。我想我最早的关于航天的理想、关于飞天的情怀,就是在这一辈老知识分子身上看到学到的吧。
说实话,到了30多岁的年纪,还在天天把情怀挂在嘴上,确实有些老天真。可并不意味着,到了这个岁数,人就要活得满身烟火气,就要仅仅惦记着房子车子票子,就要斥责一切理想为不切实际。还记得那个曾经以梦为马的少年,在时光里奔跑,怎么就能跑丢了呢?都说干一行爱一行,你是否是因为爱上了这一行才干上了这一行?
今年是我正式参加工作十周年,有道是十年饮冰,难凉热血,何况我一直喝的是烈酒。这世上诸事皆难,没有哪一份工作能让人称心如意,只希望航天给我们的酒更醇香些,给我们的饭菜更丰盛些: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零零散散、林林总总,记录了这群人、那些事,这群可敬可爱的航天人,那些可歌可泣的事。我的岗位是平凡的,每天从事的工作也是琐碎的,可是我依然觉得自豪,因为我是一个航天人,那份天赋航天的荣誉感让我一直充满激情。正如文章开头所说:这份工作给了我在生命中尽情翱翔的冲劲与希望。航天工作,其间辛苦,自不待言,想起许许多多的航天人默默地奉献,无言地坚守,在繁忙都市深处独守一份寂寞。工作的辛劳,任务的饱和,徒以我这速朽的笔写那不朽的航天事业,吾心有余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