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向第十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学习活动的倡议

作者: 2010-07-23 来源:
放大 缩小
    团字【2010】15号

关于开展向第十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学习活动的倡议

各分院团工委、科大团委、合肥研究院团委、京区各单位团委(团总支)、院部机关团委:
    值此全国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之际,为我院“创新2020”的顺利启动实施营造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环境氛围,我们组织了第十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评选活动。本届当选的杰出青年集中体现了我院青年的创新风貌和精神气质,是我院青年的优秀代表,是全院团员青年的榜样。为进一步激励我院广大青年勤奋学习、知荣明耻、勇于创新、奋发成才,我们向全院各级共青团组织、青联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发出开展向第十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学习活动的倡议,希望全院青年像学习前九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一样,学习他们的精神。
    向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学习,就是要学习他们忠诚于党,热爱本职工作,立志献身祖国科技事业的思想境界。第十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始终注重加强党性修养,在思想上、政治上、工作上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他们将做好本职工作与实现远大理想很好地结合起来,他们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贯穿于工作、生活的全过程。希望广大团员青年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牢记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向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学习,就是要学习他们矢志创新,善于团结协作,刻苦钻研勇攀科技高峰的优良作风。第十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己任,尊重创新规律,加强团队协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以奋发有为、追求卓越的精神,活跃在科研创新工作前线。希望广大团员青年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增强创新意识,练就过硬本领,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不懈努力,不断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向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学习,就是要学习他们唯实求真,尊重科研伦理,诚信自律抵制学术不端的道德品质。第十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追求真理、理性,尊重科学技术首创性,严格自我约束、自我规范,为科技的健康持续发展和良好社会道德风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希望广大团员青年恪守科研道德与良好学风,勇于抵制科研不端、学术失范和学风浮躁现象,维护科学信誉,赢得个人诚实守信的良好声望。
    向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学习,就是要学习他们恪尽职守,甘于无私奉献,坚毅不拔持续攻坚克难的模范行为。第十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爱岗敬业,不计名利得失,不计荣辱进退,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把为党的事业而不懈奋斗作为自身价值的最大体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做好每项工作。希望广大团员青年注重人格锻炼,坚持正确处理个人得失与事业发展的关系,襟怀坦荡,乐于奉献,更好地体现人生价值与精神追求。
    希望全院各级共青团组织、青联组织把学习活动摆上重要的工作日程,加强领导,周密部署,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有效的形式,安排好学习宣传,切实增强学习活动的实效性,引导和激励广大团员青年成长成才,切实承担起生力军和突击队的重任,为推动“创新2020”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第十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事迹材料




     共青团中国科学院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联合会
     二〇一〇年六月三十日


附件:
第十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事迹材料
(详见院网“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专题:www.cas.cn/zt/rwzt/10jq/)

(面对IT业激烈竞争,他从容不迫;面对金融危机,他临危受命;他为联想PC占有中国市场的领导地位做出了巨大贡献,为联想坚实有力的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石——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刘军。)
    刘军,男,1969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现任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Idea产品集团总裁。
    在联想服务的15年里,刘军从普通员工做起,不断成长进步,先后调任多个岗位并担任领导职务,在战略规划、产品研发和营销、供应链管理等方面贡献突出。他对理想、事业的不懈追求和对组织的忠诚,以及强烈的爱国、报国情怀,深受柳传志、杨元庆和广大干部、员工的信赖和好评。
    1999年领导台式业务成为亚太市场第一,2000年成功领导供应链改造。2001- 2003年创建连锁专卖店体系,奠定了联想PC在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2004年创建了全球独一无二的“双业务模式”,取得了销量3倍于行业增长的业绩。
    2008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他临危受命,领导消费集团,打造了一支以中国团队为核心、国际化多元化的队伍,产品现已覆盖全球76个国家,实现了海外市场销量翻一番,6倍于市场增长的业绩,再次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


    (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绿色发展是人类的期盼。他将纳米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传统的印刷技术相结合,为古老的印刷术描绘出绿色的未来,为世界绿色经济的发展贡献来自中国的力量——化学研究所宋延林。)
    宋延林,男,1969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新材料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博导。
    他工作踏实勤奋、思想活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作为年轻的学术带头人,在该工作领域内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的关注。近年来发表SCI收录论文120余篇,被他人引用2000余次。应邀出版英文专著一部,参加编写中英文专著各一部。部分研究成果获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和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三)。200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获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和中科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等。他从纳米材料的研究成果出发,主持开发了一条非感光、无污染、低成本的绿色印刷制版技术路线。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2项,授权专利5项,形成了较系统的自主知识产权,并建成了完整的中试示范线。他和企业合作开发的环保型塑料印刷油墨,已实现销售上亿元。


    (一只名叫“小小”的iPS小鼠的诞生,宣布了一场革命的胜利,同时以中国人的智慧延续了克隆羊“多利”的传奇,他创造了克隆动物的奇迹,更创造了科研工作的奇迹——动物研究所周琪。)
    周琪,男,1970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助理,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导。
    2003年从法国留学归国,留学期间受聘担任科技部海外特聘政策专家。在动物胚胎发育以及体细胞克隆研究领域,创造了细胞核移植“一步法”,证明了小鼠克隆的可重复性,并获得专利;2003年首次成功获得体细胞克隆大鼠,2004年首次成功克隆雪貂;研究论文发表在Science等刊物,并得到Nature、Science 的高度评价。用诱导性干细胞(iPS细胞)成功进行“四倍体补偿实验”,在世界上第一次证明了iPS细胞的全能性,此项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重视。Nature、Science、Times等三千多家媒体高度评价这一“标志性”工作;被认为培育出的iPS鼠“小小”宣布了iPS这场革命的胜利,接过了“多利羊”点燃的火炬。此项研究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2009年度十大医学突破。近五年来的系列突破性工作发表在 Nature,Science,MCP,Development等多家权威科研刊物。并多次获得国内外科技大奖,赢得科技界多方赞誉。


(碧海无垠,沧水浩渺,他在十年磨一剑的科研生涯中,谱写着一曲曲献给海洋的颂歌,诠释着一个科技工作者不断超越的自强品质,于长波之巅,尽展风华——南海海洋研究所王东晓。)
    王东晓,男,1969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所长兼LED院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99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00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09年获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他带领团队积极开展海洋观测研究,曾7次担任南海航次首席科学家,主持建设了中国科学院西沙观测台站。他积极投身于国际学术合作与竞争,与澳大利亚CSIRO、美国夏威夷大学等建立了协作关系。在国际研讨会上做邀请报告6次、担任7个分会主席。现任国际CLIVAR计划太平洋委员会委员、国际AMY计划观测协调组主席。美国夏威夷大学IPRC兼职研究员,国际SCI刊物AEHM编委。发表SCI论文50多篇,培养研究生24名、博士后5名。




(节能已成为全社会的责任,低碳已成为每个公民关注的热点,他的贡献,不只是一名科技工作者的贡献,更是代表了当代一名中国公民的社会责任——过程工程研究所李会泉。)
    李会泉,男,1970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任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导,湿法冶金清洁生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循环经济技术中心主任,中科院绿色过程与工程实验室党支部副书记。
    主要从事化工冶金清洁工艺与资源循环利用的应用基础与工程技术研究。作为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课题负责人与示范工程现场负责人之一,参加了亚熔盐铬化工清洁生产集成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示范全过程,长期奋战在示范工程现场,在CO2反应介质再生循环、铬渣零排放生态工业集成方面取得重要创新突破,铬盐清洁生产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列入建院60周年重大科技成果。他近年致力于CO2分离捕获与催化转化研究,开发CO2经尿素清洁合成异氰酸酯集成技术,进入千吨级示范;并拓展至重化工区域循环经济系统集成与关键技术研发,主持或参与多个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为传统行业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新模式的构建做出重要贡献。


    (他带领着一个团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果,而他的贡献不仅仅在于迈出量子计算的重要一步,更重要的是推动了我国基础科学的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杜江峰。)
    杜江峰,男,1969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任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博导。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其研究成果入选2009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和“两院院士”评选国内十大科技进展。
    杜江峰同志是我国最早从事量子计算实验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之一,致力于使用磁共振方法进行量子计算的实验研究工作,已发表SCI论文70多篇,其中Nature1篇、Physical Review Letters 8篇,且均为实验论文。
    2009年,杜江峰同志首次在真实固态体系中实现最优动力学去耦,极大地提高了量子相干保存时间,成果发表在Nature杂志,该杂志同期“新闻与展望”栏目发表专文评述并指出:“杜江峰及其同事的研究…所取得的研究进展之重要性在于极大提升了现实物理体系的性能,从而朝实现量子计算迈出重要的一步。”


    (一束比太阳光还亮千倍的光束,承载着他太多的梦想。他用这神奇的光束,好奇地感知着我们周围的大气、海洋和太空。是对未知的渴求,指引他带领着队伍,克服险阻,比翼“嫦娥”,成功研制首个中国牌的“太空激光眼”——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陈卫标。)
    陈卫标,男,1969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所长,先进激光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博导。
    陈卫标同志主要从事激光遥感遥测,激光雷达的研究工作。他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我国第一套高重频机载激光测深系统的研制;作为主要骨干参与了我国第一台船载激光测深仪,第一台机载激光测深系统的研制;在国内最早开展直接探测多普勒激光雷达测量大气风速的研究。其中,基于全固态激光器的多普勒激光雷达的研究水平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他还带领所在科研团队开展了多项国家重点工程的研制任务,承担了包括嫦娥一号B星在内的多颗卫星中的激光器与系统的研制任务,为我国月球探测、载人航天、以及其它国防重大科技计划服务。
陈卫标同志决心在科研道路上不懈的探索,为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为国家航天和国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他,凭着对科研事业的挚诚、锲而不舍的坚韧和默默无闻的耕耘,将视野延伸到广袤深邃的宇宙,希冀看到星星的“本来面目”,探索浩渺星空的神奇奥秘——光电技术研究所饶长辉。)
    饶长辉,男,1971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所长助理、中科院自适应光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博导,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一直从事自适应光学技术研究和系统研制工作,熟悉光波在大气中的传播特性及其自适应光学校正。作为学术带头人出色完成多项国家863高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圆满完成“自适应光学在高分辨力太阳观测中的应用”的研究工作,建立了国内首套用于太阳扩展目标观测的倾斜校正自适应光学系统;完成了1.2米望远镜和1.8米望远镜自适应光学系统的研制工作;参加了 “2.16米望远镜红外自适应光学系统”研制。荣获2008年国家发明二等奖(排名2)、2007年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3)、2008年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以及2003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07年四川省青年科技奖、2008年王宽诚西部学者突出贡献奖、2009年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10年第十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共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EI收录80余篇。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已授权10余项。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