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根在基层”青年干部调研团赴青海开展调研活动

作者: 2019-09-16 来源:
放大 缩小

  8月14日至19日,中国科学院“根在基层”青年干部调研团一行11人走进青海,深入基层一线,在大柴旦试验站和德令哈紫金山天文台观测站,与科研人员同工同勤、同吃同住,深入了解在野外台站科研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了思想的洗礼,实践的锻炼。

  青海大柴旦行政区地广人稀,平均海拔3400米,年均气温不到2度,干旱少雨,多风寒冷,紫外线极强。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和绵延无尽、裸露着褐色岩石的祁连山脉无言地诉说着环境的恶劣。但对于科学试验来讲,这里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在这样一个“无人区”建设试验站,“是当初几进青海,跑遍全省才选中的一块宝地”,中科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临近空间科学实验系统”(简称“鸿鹄专项”)试验总指挥黄旻向调研团的青年同志们介绍道。就在这片人迹稀少、风沙常年侵蚀的荒漠高原上,驻扎着一批热血青年,一呆数月,为勾绘中科院“鸿鹄专项”的宏伟画卷默默奉献。

调研团与试验队合影

  来到现场,调研团才发现传说中试验台站,其实不过是在广袤无垠的戈壁滩上搭建了三个帐篷作为试验仪器的搭建和存放点,加上改造的两个集装箱作为试验总控室。集装箱的墙体上安装了四张上下铺,像极了火车卧铺车厢,白天当椅子,晚上当床铺。因试验场地荒凉,场地只能用独立的发电机供电;生活用水也受限,仅有少量瓶装饮用水;没有餐厅,早饭每人领一份,或站着,或蹲在帐篷边,或借着试验用车的引擎盖,边吃边探讨工作;上厕所只能在戈壁滩上搭建的简易旱厕。这些,都是“鸿鹄专项”试验队员们的日常。

夜幕下的试验站

  在大柴旦试验站,调研团成员参加了试验队班前会,近距离体验了试验队工作。大家听取了关于专项的科学目标和组织实施情况以及近期科学试验主要内容的介绍,并与试验队骨干进行了座谈和全面交流,了解了试验进展、管理流程和科研成果、后勤保障等情况,深入交流专项组织管理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专项有几十个院内外单位参加,充分体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对于统筹管理工作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光是载荷的端口就要准备十几个。”专项办主任王江和调研团成员交流时反复提到交叉融合、协作创新的重要性。“专项取名鸿鹄,是希望我们能够在临近空间领域认得清、留得住、用得上,更好地认知和利用临近空间,占领临近空间制高点。”在和调研团成员谈到鸿鹄专项的科学目标时,专项办杨燕初研究员深有感触。

调研团认真学习专项报告

  调研期间,试验队员学习观摩了超压气球零压气球联试全过程。在戈壁滩凌晨的微光中,看着搭载着多个载荷的探空气球缓缓起飞,调研团员欢欣鼓舞,精神振奋。起初调研团员以为顺利起飞就代表着试验的成功,后来才了解到,起飞后还有飞行控制,数据采集、分析,载荷回收等一系列复杂的工作,部分试验队员要连续作战24小时甚至更长。而且外场试验受天气、风向、气候等多因素影响,有时试验进行到一半,却因天气原因不得不中止或改期。最长的一次,试验队员们连续进行了四天的准备、中止,再准备、中止,直至第五天成功放飞。连续几天的通宵熬夜即使年轻的试验队员也会感到疲惫,但没有人有一句怨言,每个试验队员心中只有对科研的热忱和干好工作的信念。大家都默默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严谨认真的完成每项工作,保证了后续试验的成功。

  在与试验队的青年科研人员的座谈中,调研团成员深刻感受到了同龄人的科研理想和不畏艰苦的奋斗精神,也为他们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很多青年学生从学生阶段就开始和在导师的带领下,在戈壁荒滩搭帐篷、调设备、做试验,皮肤晒得黝黑、嘴唇脱皮,却在摸爬滚打中练就了一身本领。当被问及“这么艰苦的环境,怎样坚持下来”时,队员们却咧着干裂的嘴唇一笑而过:“我们这里的条件比‘珠峰’(珠穆朗玛峰)好多了,‘珠峰’连床都没有。”“试验任务不重时,队员们一起打球、团建。站上的队员们就像一家人,相互关心,其乐融融。” 虽然出野外很艰苦,但是能有机会参与到这么大的项目中,获得珍贵的一手资料和数据,感觉自己很幸运。” “出外场试验,将所学应用到实际操作中,不仅是宝贵的学习机会,也是检验和完善理论、开阔眼界最好的方式。”他们凭借着专精的知识、攻坚克难的勇气,为我国临近空间的研究贡献着青春力量。

  调研团成员还赴青海德令哈,参观了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与台站工作者进行交流座谈。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于1982年开始建设,1986年建设完成。此观测站是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下属7个野外台站中最大的、也是唯一的法人单位。建成于1990年的13.7米毫米波射电望远镜是我国毫米波段唯一的一台大型设备。该望远镜曾发现了100多个新的水脉泽和200个银河恒星形成区的高速气流外流源。在这里,调研团员同样切身感受到了我院科研人员敬业奉献、求真务实的精神。紫台青海观测站科普部李阳主任,几十年坚守如一日,工作之路朴素而长情,设备运维、保养、监测等工作一丝不苟,工作零事故。现已快退休,仍热衷于青少年科普工作。当了解到与他同期毕业参加工作的十几个同事早已全部离开去其他单位,问及他坚守的原因时,他表示:“活总得有人干吧,搞科研工作就得沉下心来,就要奉献嘛。”紫台青海观测站90后助理工程师金凤娟,去年转为预备党员,大学毕业就来观测站运行组工作,并兼任退休人员管理等多项相关工作。当问其工作感受时,她说:我喜欢天文,喜欢科研,能在中科院工作,为我们国家科技做些许贡献,虽然有时候感觉工作累一些,但是自己很开心。

调研团和紫台青海观测站工作人员合影

  在短短几天的调研过程中,大家深切感受到了“鸿鹄专项”和紫台青海观测站科研团队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大家纷纷表示,调研团此行是带着倾听一线科研工作者声音的真情而来,带着对科研专项管理和野外台站建设的思考而来。在认真了解科研人员对科研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后,调研团将认真总结思考本次调研情况,形成调研报告,为我院相关工作建言献策。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