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天文台开展 “科苑女性活动月”主题活动 -- 仰望星空的“她”力量
三月春风拂锦绣,万象更新春意浓。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我们迎来第112个“三八”国际妇女节,2022年的主题是打破偏见,在这个追求社会平等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优秀女性在各行各业闪耀着独特的光华,科技创新领域也不例外,她们乘风破浪,披荆斩棘,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的“她”力量。
3月7日上午, 紫金山天文台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举办了“她”力量先进事迹分享会,从不同角度分享了11位女性科研工作者代表们对生活和工作的人生感悟,女工委希望广大职工向这些优秀姐妹学习,学习她们坚守本心、不懈拼博进取的优秀品质,到会女职工们纷纷表示要立足本职工作,牢记“国家事”,肩扛“国家责”,为迎接党的“二十大”作出新的贡献。
女工委制作了微视频“仰望星空的‘她’力量”,视频向大家展示了在科研工作中女性科技工作者所特有的细腻、坚韧、耐心、统筹兼顾等品质,这些都正是科技创新领域不可或缺的优秀品格,她们克服各种困难,用拼搏和奋斗书写出人生的华丽篇章。微视频让我们一起领略她们探索宇宙的巾帼风采,感觉温暖而强大的“她力量”。我们致敬“她”力量,也希望能看到更多女性活跃在科技创新领域。
纪丽紫金山天文台“紫外和X射线研究团组”首席研究员、博导。在美国麻省大学获得天体物理博士学位,2011年回国工作。她擅长分析空间紫外和X射线数据,研究高能天体物理中各种非电离平衡的等离子体的光谱和诊断。2017年,她建立“紫外和X射线研究团组”,作为莱曼紫外弥漫源发射线成图探测卫星(CAFE)的主要负责人,致力于科学和技术的攻关。同时,她还是国内宇宙热重子卫星HUBS科学指导委员会成员。
李婧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博导,现任台务委员、研究部主任。荣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科学探索奖、江苏省三八红旗手等。在太赫兹超导探测器物理特性、芯片技术和系统集成与应用等方面做出多项原创性研究成果,助力了我国空间天文与太赫兹天文学的发展。
宿英娜 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博导。曾在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进行学习和科学研究。长期从事“太阳爆发的多波段测和模拟”方向的研究,在太阳爆发能量积累、触发机制和能量释放过程及其与太阳磁场的关系等方面取得系列进展。曾获评“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2009),美国航空航天局向SDO卫星团队主要成员署名颁发的戈达德杰出科学成就奖(2016),曾入选参加首届中美空间科学青年领军人物论坛。
封莉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博导。在德国哥廷根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曾在德国马普太阳系研究所进行访学交流和博士后研究。我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载荷数据科学家和首席科学家助理、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ISSI)下一代多波段日冕仪相关科学国际团队负责人、冕羽国际团队成员、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合作组成员,曾获评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入选参加中美空间科学青年领军人物论坛,并任江苏省天文学会监事、Scientific Reports编委。
李瑛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博导。曾在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太阳爆发活动方面的研究工作。曾获2009国际天文年中国江苏突出贡献奖、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以及国际会议Metcalf奖等,入选中国科学院相关人才计划青年俊才。她是我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ASO-S)团队的核心成员。
王素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促会成员。于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她从行星观测数据出发,面向我国未来深空探测任务,系统的开展了太阳系天体以及系外行星形成演化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学术成果。她建立了一整套理论模型为行星形成理论的完善、太阳系形成的理解以及我国未来的“ 寻找第二个地球”深空探测任务的论证等提供了理论依据。曾荣获王宽诚行星科学青年人才奖,江苏省天文学会青年人才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三完成人)。《月球与深空探测》专著编委。先后赴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美国耶鲁大学等单位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
赵玉晖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于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多次赴德国马普太阳系研究所、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等单位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目前担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行星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面向国际行星科学领域前沿问题和我国自主行星深空探测计划重大需求,紧密结合我国探月三期、火星和小行星/彗星探测任务,开展了一系列原创性工作,取得多个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成果。
王英紫金山天文台副研究员,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获中科院行星科学重点实验室优秀青年人才奖和王宽诚基金会优秀行星科学人才奖。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多个国家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现为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火星的宜居环境与生命信号探索研究”(2021-2026)的子课题负责人。
蒋云紫金山天文台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紧密结合我国深空探测和行星科学发展需求,对月球、火星、小行星陨石及地外返回样品开展矿物岩石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年代学及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2021年7月,紫金山天文台申请获得了我国首批发放的两份嫦娥五号样品,她和团队成员合作研究发现了一种相对少见的高钛月海玄武岩,为深入了解月球晚期岩浆活动和内部月幔源区物质地球化学特性提供了精确的证据。
陈玲紫金山天文台副研究员,太阳和太阳系等离子体研究团组科研骨干成员,女工委副主任。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科研重点方向为太阳和太阳系射电暴及其辐射机制研究,她对形态各异的射电暴动态频谱图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什么样的物理机制能简单高效地激发辐射电磁波生长?辐射电磁波在穿行空间的旅程中又经历了些什么?将灵动的观测谱图和严谨的数学公式结合起来研究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谈清华紫金山天文台副研究员,大视场巡天科学研究团组科研骨干成员,目前在法国原子能署萨克雷研究所进行访学交流。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她作为核心成员深度参与东亚天文台JCMT亚毫米波望远镜的大型近邻星系致密气体巡天观测项目(简称MALATANG),负责观测计划的执行和数据的科学分析等工作。她作为主要负责人申请获得了大量国际最先进毫米波和亚毫米波望远镜设备的观测时间,开展类星体星系的恒星形成和核活动与星际介质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并发表相关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