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故事
王青 人事处长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家庭是社会组成的基本单元,家风纯,社会正。
家风是什么,我认为包括很多的东西,比如家里的生活习惯、习俗,家里接人待物的方式,看待事情的思维方法以及形成的核心价值观等。
说到家风的传承,我认为父母的身教更重于说教。我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是大学教授,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父母所在大学决定办分校,父母为了躲避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学校派系斗争,主动要求分配到了山西大同,与其他老师一起在那里办分校,一切都从头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当时非常艰苦的条件下白手起家,困难重重,很多具体的琐碎杂事都要亲自动手。当时大米白面都吃上几顿,常吃的是黄糕、油面等杂粮,交通经常是大卡车,但他们却有着高昂的工作热情和不怕苦不怕累的干劲,在一穷二白的乡村建起了学校和宿舍,招收了学生。我们一帮孩子在父辈的带动和感染下,苦中作乐,并没有因为缺吃少穿而影响成长。后来文化大革命结束,分校被撤并,我们一家又都回到了大学本校。父母回校后,就把全部的精力放在教学业务上,他们在工作上都很要强,从我记事起,就感觉爸爸妈妈都非常忙,每天除了备课、讲课,还做科研,父亲还兼学院的管理工作,他们俩一有时间不是往办公室跑就是在家看书、备课。因为工作的原因晚上要出去,就把我们锁在家里。母亲对待教学特别认真,只要是当天有课,她都要在早上把备的课预习一遍。父母常跟我们说做教师最重要的是不能误人子弟,不能耽误孩子的学习和前途。母亲读书时外语学的是俄语,俄语里有许多卷舌音,她都说得特别溜,后来因为工作的需要,为了掌握本学科前沿的知识,40多岁又开始学起了英语,很是吃力,当时我已经上中学了,她跟我一起学英语,比我还认真,我特别不喜欢学习外语,但在妈妈的带动下,我的英语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父母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高等人才,他们即获得了学生们的尊重,也为我们儿女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现在虽然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许多倍,在工作和生活中还是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存在,在我遇到困难情绪低落时,或是想退缩的时候,我就会想想父母这一辈人,他们面临的困难比我们多多了,在那样的生活环境中,坚定信念,吃苦耐劳,勤奋执着,不放弃在工作上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比起他们来我自觉惭愧,我付出的辛苦远不及他们,我的生活态度远不及他们的豁达,我的信念远不如他们坚定,经过这样的对比鞭策,我就又增加了许多向前的勇气。
不论是什么年代,无论在哪个国家,父母他们这代人的积极向上,克服困难,顽强拼搏,勇于奉献的精神都是不可缺的,小到家庭大到国家,要想建设好,都要靠实干干出来,我们就是要传承这样的一种精神和品质,在本职岗位上踏实苦干,勤奋工作,乐观向上,不仅把我们自己的小家园建设好,更要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为最终实现中国伟大的复兴梦而共同努力奋斗。
二〇一五年四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