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家庭建设重要论述和批示精神,根据中央国家机关纪工委、妇工委的统一部署,结合我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要求,院妇工委联合京区纪委共同开展了“清风正气传家远”家庭助廉系列活动。
      在此项工作中,院妇工委及时布置、各协作片认真组织、各基层单位积极响应、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主动参加,既有院士、局级领导认真思考后凝练出的家训格言,也有广大科研工作者和优秀企业家对自己严谨家风的追忆;既有父母写给子女的谆谆教导和殷殷希望,也有子女写给父母的真诚感激和深深敬意;既有夫妻之间关于“廉政”的交流,也有职工子女对家风家训的思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院妇工委、京区纪委决定将活动作品进行集中展示,进一步增强宣传效果,培育家庭廉洁文化,引导广大职工积极传承优良家风,主动发挥对家人的监督作用,共同营造清正廉洁的氛围,为构建惩防体系发积极作用。

崔志民两篇文稿

时间:2015-12-11  来源: 文本大小:【 |  | 】  【打印

铭记奶奶教诲

积德行善热心肠,敢作敢当是榜样;

为人处事点滴始,谆谆教导励成长。

虽然奶奶去世已经几十年了,但这些年来我一直深深怀念她老人家。她的音容笑貌时常在我脑际萦回,她的谆谆教诲不仅激励我不断成长进步,而且成为传家之宝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俗话讲,“老儿子,大孙子,爷爷奶奶的命根子”,如果是小儿子生的大孙子,更得宠。我父亲弟兄仨排行最小,我又是同辈中最大的一个,在长辈眼里自然有着特殊的地位,尤其受到爷爷奶奶的宠爱。听妈妈讲,在我还不足三岁时,就与爷爷奶奶朝夕相处、寸步不离了。白天,奶奶把我抱在怀里;晚上,奶奶把我搂在被窝里。所以,直到我懂事以后,我对爷爷奶奶的感情是比对爸爸妈妈的感情还要深一层的。

奶奶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但在我的印象里,她比一般人更开通、更能干,更受邻居和周围群众尊敬。奶奶时常教导我们要学“仁义”,她讲的“仁义”,包含着讲文明、懂礼貌等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比如说吃饭吧,她经常给我们讲,要尽可能等一家人到齐了再吃,要长者为先,不要只顾自己;吃菜要多吃靠近自己一边的,不要“隔河跳井”,更不能像“鸡抛食”那样挑挑拣拣;吃饭要先吃旧的再吃新的,把好吃的留给别人,等等。所有这些规矩虽然是老生常谈,说的也算不上什么大事,但使我们不知不觉养成了好的习惯。时至今日,当看到一些吃饭不大文明的现象,我仍然会不自觉地回想奶奶当年对我们的教诲。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小时候程度不同地都有胆怯心理,外场交流方面比较欠缺,奶奶想方设法纠正我们这些毛病。有时我们出门见到老人不说话、不打招呼,奶奶知道了一定要批评我们不懂事,给我们讲尊老敬老、礼节礼貌的道理。有时要借别人家的东西或是出门办事,奶奶常常指派我们去做,有意识地锻炼我们。奶奶还教育我们养成简朴整洁的美德,衣服可以旧一些但要干干净净。她还要求我们好好学习,做受乡邻称赞的好孩子,长大要有出息,为国家做事。

最令我敬佩并至今难忘的一点,就是奶奶具有“外交家”的风度,很有点儿魄力,真可谓里里外外一把手。有时家里碰上犯愁的事,她总是勇挑重担,挺身而出。走多远的路,她不畏惧;和什么人打交道,她都能应对自如。她很重视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经常与乡亲们拉家常,帮助他们解决纠纷和困难。有时谁家没米了,她知道后一定会叫我们送几升去;有时谁家小孩子多衣服破烂了,她看到后也会挑选几件我们的衣服送给人家。由于她联系群众比较普遍,所以大队、小队干部常找她了解一些情况,听取一些建议。她虽然没有文化,却爱听有文化的人讲道理,爱记戏匣子里的新名词。致使有的初次和她交谈的“工作人员”,竟认为奶奶也是个“文化人”呢。

后来听父亲讲过奶奶的一些往事,更加印证了我们的切身感受,激起了我们对奶奶的无限敬仰。奶奶年轻时身体健壮,酷爱劳动,干活麻利,妯娌之中干活堪称第一,曾有“铡草刀断”的故事。奶奶有一副热心肠,乐于助人,积德行善,给晚辈留下了深刻印象。见到困苦的人,总是同情周济。给多子女的困难户、沿街乞讨的乞丐,主动送吃食和衣服,但对于仗势欺人、无理蛮横之徒,坚持挺身而出,据理力争,最后使这类恶人收敛作罢。平常遇有与外人发生矛盾和纠纷,多数情况下是奶奶出面协调处理,而最终结果往往比较妥善和圆满。另外,奶奶思想进步,忠于革命。抗战时期,支持爷爷在农救会工作,多次在家里的地窖掩护抗日干部,做了许多有益于革命的事情。

奶奶晚年是死于癌症的。在生命垂危的日子里,奶奶该是忍受着多大的痛苦啊,但我始终没听到她叹息过。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毅力啊!回想那时,家乡温饱问题尚没有很好解决,奶奶仍然同我们一起吃着红高粱窝窝头,只是偶尔才能吃上一顿掺着白面的所谓卷子。每当想到这些,我总觉得奶奶是不幸的。

仔细回想起来,祖父母、父母及所有长辈对后辈的教育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对我们的成长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体现在每一句话上,每一个举动上,每一件具体事情上,包括长辈怎样工作,怎样休息,怎样和朋友谈话,怎样和不睦的人相处,怎样处理生活中的难题,在健康的时候是怎样的,在生病时时怎样的,在悲伤的时候是怎样的,在欢欣的时候是怎样的——所有这一切,后辈都会注意到的,并默默地模仿着。

可以告慰奶奶于九泉的是,家乡的事儿变了,您辛勤劳动一生为之奋斗但未能看到的目标已经实现;您的孙儿孙女们也变了,已经长大成人并成家立业,没有辜负您老人家的殷切期望。亲爱的奶奶,您的高尚品德永远为子孙后代所发扬光大,为家乡人民所广为传颂。

我可亲可敬的好奶奶,您老人家安息吧! 

 

父母教我做人

美好品质集一身,儿女难报养育恩;

人生学做父母样,八十不辍长精神。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长大后特别是有了儿子之后,才知这话不假。小时候因为父亲在外工作的缘故,母亲在我幼小心灵里的印象更为深刻,从她身上看到学到的东西、受到的教育影响更多一些。这对于我长大以后的为人处事,奠定了坚实基础,产生了重大影响。说到底,人活世上,第一重要的还是做人,懂得自爱自尊,使自己有一颗坦荡又充实的灵魂,足以承受得住命运的打击,也配得上命运的赐予。倘能这样,也就算得上做命运的主人了。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幸福或不幸,而是不论幸福还是不幸都保持做人的正直和尊严。做人比事业和爱情都更重要,不管你在名利场和情场上多么春风得意,如果做人失败了,你的人生就在总体上失败了。最重要的不是在世人心目中占据什么位置,和谁一起过日子,而是你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一个人所谓成熟练达,很大程度上是在进入一定年龄阶段的时候,确立起生活的基本信念。所谓生活信念,第一是做人的原则,第二是做事的方向。也就是说,应该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要做怎样的人,想做怎样的事以及如何去做。

“妈妈呀妈妈,亲爱的妈妈,您用那甘甜的乳汁把我喂养大,扶我学走路,教我学说话,唱着夜曲伴我入眠,心中时常把我牵挂。妈妈哟妈妈,亲爱的妈妈,您的品德多么朴实无华。妈妈哟妈妈,亲爱的妈妈,您鼓励我走上革命生涯,亲爱的妈妈……”每当聆听或唱起这首妈妈的颂歌时,我总是激情满怀,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很自然的想到我亲爱的妈妈,我那可亲可爱可敬的母亲。我总觉得,纵有千首歌万首歌,也表达不尽儿子对母亲的敬仰、赞美、热爱之情。如果说中华民族性格中有着忠诚、勤劳、勇敢、正直、善良、坚强、质朴、无私……等等美好品质的话,那么我的妈妈就是集这些美好品质于一身的人。

里里外外一把手,妈妈最辛苦。小时候全家十七八口人,真正在家里的都是老老少少,妈妈是唯一的壮劳力,家庭生活的重担落在她一人身上。记得有一次开玩笑时,妈妈对爸爸讲:“自从进了你们家门,一天也没闲着过,”这是真的。家里活,喂鸡喂猪自不必说了,就是针线活一项也够妈妈忙的,几乎全家人的穿衣都是妈妈亲手做的,那时又没有缝纫机,一针一线地缝啊缝,妈妈在煤油灯下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啊。我这一辈从我这最大的一个开始,一直到最小的弟弟结束,包括堂兄弟姐妹在内六人在老家上学,每天都是妈妈起早做饭,春夏秋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是多么不易啊,我当时为什么就不知学会自己做饭呢?家里的各种活计母亲都是在一早一晚做的,正时正响母亲是“长”在地里的,为了在生产队多挣点工分,她总是干和男的整劳力一样多的活,也是队上每年出工最多的一个。为了减轻母亲的辛劳,每当学校放麦假、秋假或星期天,我们几个小孩都要到队上去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哪怕挣上三分两分也好啊。可是在那年月,即使工分多到年终分红又能分到多少粮食呢?后来实行包产到户以后,家里买了牛,购了车和农具,母亲又担当起赶车、耕地、播种、收割等农活。我听母亲讲过,在我小时候,大概是全民大炼钢铁那阵子,地里的庄稼没人管了,结果第二年没吃的,母亲就和邻居大娘大婶到外地采草籽回来吃。她们下到齐腰深的水里,一站就是几个钟头。采回来的草籽拌上点蔬菜或野菜,这就算是好饭了。就是那年采草籽,加上平时积劳成疾,母亲患上了腰腿疼病,虽然找好多医生看过,但至今仍留下了病根,每当劳累过度或阴天下雨时,腰腿就隐隐作痛。母亲呀,您为全家付出的太多了,作出了多么大的牺牲和贡献啊!

凡是和妈妈共过事的乡亲们,都夸妈妈心眼好。妈妈常常教导我们,什么时候也要把好心肠放在前头,不能歪心眼待人。这正是它一辈子的信条。乡邻们谁家里有什么难处,她一定尽力帮忙。有的下顿接不了上顿,她要把不多的粮食舀给人家两升;有的人家孩子交不上学费要退学,她拿出并不宽裕的钱送去救急;有的青年男女年龄大了,她主动牵线搭桥,不求一分一厘回报。无私支援别人,是我家富裕吗?不是;成人之美,是妈妈好管闲事么?也不是。她是时时处处“把好心肠放在前头”啊。不求别人以仁人之心对自己,而自己始终以仁人之心对别人。母亲就是这样的人。我从小受到母亲这方面的影响很深。母亲总以忠厚待人,在家里也是如此。大伯家的、二伯家的弟弟妹妹和我们在一起长大,妈妈是从来不分亲疏的,如果说有什么特殊的话,那就是因为堂弟弟妹妹不在父母跟前而享受特别优待。平日里,他们的衣服比我们亲兄弟的多、比我们亲兄弟的新,有好吃的东西也要多分给他们一点儿,大伯大娘后来每当说起来都佩服母亲,堂弟堂妹对婶婶的感情甚至比对亲生父母的感情还要深。

在孝敬老人方面,妈妈也是远近闻名的。伯父伯母和爸爸都不在家,我们年纪又小,照顾爷爷奶奶也是由母亲完成的。有几年收成不好,有时一年下来全家只分几斤麦子,而到秋后上交麦种却要十几斤,有红高粱面吃就算很不错了。爷爷奶奶岁数大了,胃口不好,母亲常常为老人没有白面吃而发愁。无奈,妈妈就带我们推碾子推磨,箩出一点细面,搞粗粮细做。虽然是高粱面是红的,但经过发酵也跟白面馒一样喧腾。条件稍好一点,妈妈就想法买回一点麦子,磨成白面,隔三差五地给老人改善一下。人老了脾气往往容易变坏,有时爷爷奶奶发火,说一些不中听的话,妈妈的脾气本来也很大,但还是一忍再忍,不和老人计较,泪水往肚里咽。奶奶患癌症,爷爷患半身不遂,都是母亲精心伺候打整送终的。特别是爷爷摊在炕上的时候,大小便失禁,妈妈接屎接尿一点也不嫌脏,一天给爷爷擦几次身,换几次衣服,而这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整整两年多时间啊。人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妈妈没有皱过一次眉头,总是那么笑着脸去做这一切。邻居们都说,亲儿女怕也不能如此吧。爷爷奶奶为此不止一次感动得落泪,直到临终还在夸赞他们的好儿媳。

母亲的功劳说也说不完,母亲的品德永远值得赞美。父亲常常对我们讲起母亲的功劳,对母亲曾有这样的评价:“的确,老伴就是这样一个人:她勤劳、善良、尊老爱幼、待人胜己。此乃十足的贤妻良母。”我爱母亲,我为有这样的好母亲而自豪。我常想,小时候为什么不能理解大人的心意而偏偏叫母亲生气呢,真是该打!记得有一年冬天下了大雪,母亲怕我冻了脚,让我穿草鞋去上学。那是母亲用玉米皮一针一线缝制起来的工艺品哪。而我不知怎么犟脾气上来了,非穿雨鞋去不可。任凭母亲好说歹说,我就是不听,把她老人家气哭了,并挥起笤帚疙瘩着实在我屁股上揍了几下子。以后的情景我就忘记了。直到现在,想起这件事来,我还常常责怪自己,骂自己该打!我常想,妈妈辛劳几十年,累得浑身是病,已是八十岁的人了,如今还时常在地里不辍劳作而不得解脱,还在为儿孙们奋斗、拼搏,生命不息,操劳不止。作为儿子,每当念及此,心里实在不是滋味。每当看到母亲消瘦的面容、累玩的脊背,我心里总不是滋味,一直想着为减轻老人家的负担多做些什么。我们反复劝过她老人家,请她到城里享享福,可她怎么也不肯。她总对我们讲,想想过去熬过的日子,看看今天儿孙们的幸福,自己已经很知足了。我常想,对于这样一位可爱的母亲、尊敬的老人,如果不能让老人家欢度晚年,那就实在说不过去了,那就实在对不起她老人家了。我进一步思考,作为后辈和年轻人,应当更多地理解自己的长辈特别是父母。他们有着不同的心理和向往,有着特殊需要与追求,我们必须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多关心,多体谅,多尽孝心,早尽孝心,使他们欢度幸福的晚年。否则,等自己老了或父母不在的时候再明白,悔之晚矣。最好在少年、青年、壮年时就意识到这一点,并立即见诸行动,越早越好。

中国科学院妇工委 版权所有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四街18号紫金数码园1号楼 邮编:100190
联系电话:010-62661206 E-mail:laiwei@cashq.ac.cn 传真:010-6266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