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家庭建设重要论述和批示精神,根据中央国家机关纪工委、妇工委的统一部署,结合我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要求,院妇工委联合京区纪委共同开展了“清风正气传家远”家庭助廉系列活动。
      在此项工作中,院妇工委及时布置、各协作片认真组织、各基层单位积极响应、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主动参加,既有院士、局级领导认真思考后凝练出的家训格言,也有广大科研工作者和优秀企业家对自己严谨家风的追忆;既有父母写给子女的谆谆教导和殷殷希望,也有子女写给父母的真诚感激和深深敬意;既有夫妻之间关于“廉政”的交流,也有职工子女对家风家训的思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院妇工委、京区纪委决定将活动作品进行集中展示,进一步增强宣传效果,培育家庭廉洁文化,引导广大职工积极传承优良家风,主动发挥对家人的监督作用,共同营造清正廉洁的氛围,为构建惩防体系发积极作用。

一个大家庭的革命故事

时间:2015-12-11  来源: 文本大小:【 |  | 】  【打印

一个大家庭的革命故事

          ——缅怀我的父辈们

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退休干部   冀 勇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来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思绪万千: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为了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宁,有多少革命先烈、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上下求索,历经千难万险,付出自己的青春和宝贵生命。“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歌曲《在太行山上》气势雄壮,鼓舞人心,它讲述的是我们山西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八路军英勇抗日的故事。直到今天,每每听到或唱起这支歌,我依然心情澎湃,思绪万千。当年,母亲就是这样把父亲和叔叔、舅舅们送上了战场。那些穿越在崇山峻岭的将士里,就有我们父辈的身影,那些不屈不挠、抗日杀敌的故事里,就有我的父亲用鲜血写就的篇章。

我的家,是有着晋商故里之称的山西平遥县城里冀家,是一个传统的农商之家。家里有深宅大院,先人们经商读书,过着衣食无忧的安静生活。然而“九一八”事变的枪声,打破了中国这古老国家的封闭运行,“卢沟桥事变”的炮声,让中国再也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于是,工人、农民、军人,甚至商人、读书人、普通市民,都放下了手中的活计,拿起了枪,去保卫他们的家园和家人,书写下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战歌。这些听起来似乎是故事的真实事情,不仅发生在这片古老的大地,而且就发生在我自己的家里,发生在我自己的身边。历史,让那些可能注定平凡的人,改变轨迹,成为了后人景仰的英雄。

我的父亲,革命烈士冀绍禹,30年代初,在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先后读书、教书时,就加入了中共地下党组织,积极参加革命工作。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宁死不做亡国奴的父亲回到平遥老家,和两个弟弟冀绍凯、冀绍岳及两个内弟郝向光、郝向荣,毅然决然抛下妻儿老小参加了八路军,奔赴抗日战场。我和姐姐的名字冀英、冀勇就是父亲走时留下的,表明了我们父亲英勇抗战的决心,而当时的我尚在母腹中。

父亲参加八路军后战斗在太行山上,参加过百团大战。1941年,日寇对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疯狂扫荡,父亲随部队转移时身负重伤,牺牲在山西武乡县,年仅27岁。父亲牺牲前在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政治部宣教科任科长,后调旅政治部。据当年的战友、曾任山西省副省长王中青解放后对母亲回忆说:“在太行山革命时,我们和老冀(冀绍禹)一直在一起。老冀有文化,很能干,字写得好。百团大战后,部队分散休整,日本鬼子疯狂对根据地大扫荡。那天黑夜,我们还没来得及吃饭,日本鬼子就开始扫荡了。部队转移时,老冀背着文件走在后边,不幸腿部中弹,无法走路。待战友们找到他时,他已不幸牺牲了。”战友们记下了埋葬父亲的地方,带回来他生前用过的一副眼镜,一支自来水笔和一张照片,解放后交到了我们家属手中。当年,一位不知道名字的战友在照片正面上方写下“光荣牺牲了”,在背面用墨水笔写下几行字,虽然字迹模糊,血迹点点,但依稀辨认出上面写着:“冀绍禹同志是平遥城内人,是我由初中到高中五年的同学,于1941.1.22敌扫荡武乡被困受伤,据传来不及到医院或有言阵亡。1937年摄。”这就是年仅27岁父亲留下的全部信息,他就是这样抛下了年迈的父母、27岁的妻子和未见过面的二女儿,也就是我。

参加革命后,随着工作需要,兄弟几个就分开了,隶属于不同的部队。所幸的是,两个叔叔,两个舅舅在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的生死考验后都活了下来,解放后又分别担任了不同岗位的领导职务,继续参加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并在各自不同的战线上作出了贡献。

我的二叔冀绍凯,生于1921年,毕业于太原师范。1937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山西汾西游击支队政治指导员,晋绥军区八分区政治部保卫科长,18兵团15团政治委员。1949年解放太原时,任炮兵团政委,所在部队驻扎牛坨寨,参加并指挥了攻占太原东站的战斗。二叔后随部队南下,解放后,先后任炮兵31师政委,军委炮兵政治部组织部长,炮兵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国家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0年晋升大校军衔。转入地方工作后,先后任五机部政治部主任,重庆市委书记(当时有第一书记),国防工办主任,七机部、八机部副部长,航天工业部顾问,1999年离休,2001年去世。二叔一家解放后对母亲和我们照顾很多,离休后还多次回山西看望亲人战友。去世后,一部分骨灰安放在八宝山,一部分送回老家,葬在爷爷的坟前,表达了对先人和故乡的怀念。二叔的四个子女也先后入伍,全家人都投入到了国家的解放和国防事业中。

三叔冀绍岳,1937年参加革命时,年仅14岁,开始给首长做勤务兵,1939年入党,后在部队从事情报译电工作。解放后,先后任山西省政府机要室主任、省粮食厅人事处处长,于1958年去世。

我的二舅郝向光,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华东野战军三纵队九师政治部宣传科长,22军66师196团政委,空军工程兵第三总队政委,空军高炮18师政委,驻防南京。文革中,二舅受到林彪反党反革命集团的排挤打击。林彪集团倒台后,平反并恢复工作,1980年离休,1993年去世。

三舅郝向荣,1937年参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120师358旅715团2营连指导员,冀南二纵炮兵营长。解放后,随部队驻防山东烟台,任济南军区长岛要塞警备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1976年离休,1984年去世。

除了我父亲他们五个1937年离家参加革命外,当时尚年幼的两个小叔叔(冀绍华、冀绍稷)后来也在兄长们的影响下,先后参加了革命。四叔冀绍华1948年考入华北军政大学,1949年随解放大军南下到广西,先随部队打仗剿匪,后转入地方工作,从广西地质局离休后现在广西生活。五叔冀绍稷1949年在太原参加解放军,年仅14岁。在20兵团68军202师606团当卫生员,1950年随部队开赴朝鲜战场,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转业后在太原市中心医院工作。五叔对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待病人如亲人,深受医院同事和患者好评,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95年离休。

在这样一个革命大家庭里同样作出巨大奉献的还有我的母亲,她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坚强的母亲。当年家里的青壮年都投身到革命中。从此她一人挑起家庭重担,含辛茹苦,侍奉老人,抚育两个小叔子和女儿,受尽艰辛和磨难。解放时,母亲才35岁,但容貌就像60多岁的老人。人民政府没有忘记我们,解放后给我们家授予了光荣烈属、光荣军属的荣誉称号。我和姐姐也赶上了好时候,上了学,从小学一直念到大学,都是国家出钱培养。姐姐冀英是人民教师,为教育事业奋斗了一辈子,1990年光荣退休,现已年近八旬,儿孙满堂,生活幸福。我本人在中科院煤化所工作,曾参与过多个国家级的科研项目,为碳纤维的研究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走到今天,我们非常感谢党、感谢祖国!

家事是国事的缩影,历史是家事的折射。父辈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解放历战火、洒热血,子孙后代都永远不会忘记!我为有这样一个革命大家庭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作为一名五九年入党的老党员及革命烈士后代,要时刻记着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虽然年老已退休,但我精神饱满,不仅享受着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也不忘有困难的群众,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活动,通过太原市慈善机构负责人的介绍,对迎泽区两户困难老人、学生给予帮助,先后资助5000多元,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像这样助人为乐之事今后继续努力去做,为社会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中国科学院妇工委 版权所有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四街18号紫金数码园1号楼 邮编:100190
联系电话:010-62661206 E-mail:laiwei@cashq.ac.cn 传真:010-62661234